今日临沂 今日蒙阴 今日莒南 今日平邑 今日费县 今日兰陵 今日沂水 今日郯城 今日沂南 今日临沭
地方网 > 山东 > 临沂市 > 今日莒南 > 正文

石雕石刻之乡的“幸福坊前” 莒南县坊前镇民生发展综述

来源:临沂日报 2021-12-13 08:48   https://www.yybnet.net/

莒南县坊前镇辖区193平方公里,人口9.1万人,境内黄山、康山、峧山三山鼎立,25条河流镶嵌其中,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著名的花生、茶叶、板栗、苗木生产基地,素有“中国石雕石刻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立足独特的区位、资源、交通优势,着力打造以王家坊前、岔河、前张岳河等连片13个村的北部山水片区,点、线、面逐步全覆盖,实现“一村一景、一景一韵、一韵一味”的花园式生活环境和经济协调持续发展,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锦绣多彩美坊前在形成。

□临报融媒记者 梁作金

通讯员 严凯

幸福河湖的“坊前探索”

“月牙河,九道湾,一年四季水连连。凤凰飞来蹲此处,青龙腾飞卧龙川。”哼着老辈流传下来的民谣,岳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前张岳河党支部书记张继利一边取来“临沂市水利风情村”的金色牌匾,一边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这里“幸福河湖”创建及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岳河村”的来历,就源于村前的月牙河,又从“月河”演变成“岳河村”。尽管是初冬时节,但走进这条小流域,水面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岸边的树木、亭廊错落有致,一幅宜人的河湖美景。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企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坊前镇几乎所有河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河水一度变成黑色。近年来,坊前镇坚持“修复为基,治水先行”理念,提出“以水润乡”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努力实现防洪保安全、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河湖治理保护目标,全面打响河流综合治理攻坚战,对全镇25条河流、14座水库展开“一盘棋”治理,重点实施了月牙河、龙王河、史家河“三河同治”的整修治理工作,使昔日污染严重的河流变成清波荡漾、水鸟游弋的秀美风景线,成为造福百姓的“幸福河”,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的生态治水路径。

月牙河是坊前镇全域土地整治项目之一,治理河道1.5公里,清淤河道3.2万立方米,护坡回填土方2.1万立方米,浆切石护坡2600平方米,花砖护坡8600平方米,块石护坡4000平方米,绿化3700平方米。新整水田23亩,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其中,岔河小流域实施生态护岸、河岸加固、清淤、岸边整治绿化等相关工程,持续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强化河湖管理保护,获得“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荣誉称号,形成了“从上往下看,水库连水库;从下往上看,瀑布连瀑布”的景观,创造了全国小流域治理的“岔河模式”。

龙王河治理工程总投资4306万元,一期治理工程总投资2157万元,治理河段全长5公里,建设堤防护堤工程2.4公里,新建防汛道路长3.5公里,3处护岸工程共0.8公里,3处上堤坡道共4条;改建穿堤涵洞13座、漫水桥1座,河岸切滩800米。二期治理工程总投资2149万元,全长6公里,主要建设堤防工程,铺设沥青防汛道路,开展护岸工程,新改建涵洞、上堤坡道、防汛交通桥,改建漫水桥、拆除漫水坝。通过河道治理,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史家河作为坊前镇重要河流之一,实施了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一期工程总投资152万元,主要是在干流上建拦河坝,维修漫水桥,整修护坡,清理河道淤泥,栽种植被,净化水质,涵养水源,建设人工湿地,打造宜居环境。

“三生三美”的“坊前实践”

坊前镇以“山言水语,再现北国江南;三产融合,缔造美丽乡村新画卷”为目标,以“三生三美”为抓手,推动三产融合,加快实施全域美丽乡村建设。

生产强,产业美。坊前镇是莒南“中国花生之乡”的主产区,花生种植面积3万亩,2014年承担了春花生单粒精播技术高产攻关试验,创坊前全国最高纪录;建成全国农技中心花生高油酸示范片,全国花生单粒精播节本增效绿色防控现场会曾在这里召开,全国花生安全生产及病虫害综合解决技术培训班也前去观摩。

苗木业方兴未艾。全镇黑松育苗基地1万亩,年培育苗木8000万株,年产值6000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黑松苗繁育基地。其中盛林苗木绿化专业合作社以黑松育苗和观赏性景观松相结合的种植模式,提升了苗木附加值,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因地制宜发展杂果业。坊前镇实施了“百千万工程”,在大刘岳河村发展百亩大樱桃,提升大嵯峨村千亩优质蜜桃园,在保留前张岳河、杨刘岳河等村万亩板栗的基础上,又发展大樱桃、蓝莓、果桑、榛子共2800亩,打造山水湾田园综合体。目前,以相邸水库为中心,以龙王河、月牙河为纽带,以大嵯峨为中心的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交易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区和以岳河新村等22村为基础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两核”镶嵌其中,实现了大嵯峨村桃花岛休闲垂钓区、前张岳河村休闲田园区、岔河村循环种养结合区、大刘家岳河村樱桃采摘区的产业繁荣,初步形成了一条贯穿东西的综合产业发展带。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坊前镇是“中国石雕石刻艺术之乡”,共有石刻加工厂80余家,产品畅销鲁南苏北及东北地区,并远销海外40多个国家。该镇倡导把石雕石刻产生的废料、建筑旧料用于主体标识、墙面装饰、花坛垒砌、小巷铺设、石坎梯田建设,既降低了成本,又赋予石料第二次生命。

生态优,环境美。该镇坚持生态发展的理念优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村”全要素系统治理的要求,投资2.15亿元建设5万亩高标准农田,保护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将河湖串点成线,让生态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辉映。

生活好,家园美。该镇以打造山美、水美、村美、院美、人美为目标,把美丽乡村建设和饮水工程、道路建设工程、经济发展目标相结合;坚持村庄整体布局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原则,规划村庄公共活动场所,整合村庄开敞空间,让村庄添绿;做到家家改厕、垃圾清运、移风易俗、家园清洁;全面清理私搭乱建,实现水电路、绿化、亮化、美化、环卫等基础设施的全面优化;打造王家坊前合作社展馆、前张家岳河库区移民展馆、岔河知青展馆、大刘岳河村史馆、邬家岳河村史馆、大嵯峨农耕博物馆等“一线六馆”特色乡村品牌,成为一道承载红色历史文化的靓丽风景线,进一步擦亮了“石乡水韵、林茂果丰、景美人和、北国江南”的美丽乡村品牌。

文明花开的“坊前经验”

自2018年以来,坊前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文明实践站20个、文明实践点49个、文明实践基地7处;设立书画联谊会、广场舞协会、音乐戏曲协会3个,成员90余人;组建“五彩微光”志愿服务队5支、“坊前红”志愿宣讲团1个、文艺志愿服务队3支。截至目前,全镇共有3000余名志愿者参加了18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拉近了志愿者与群众的距离,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史知识“进万家”。该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诵读会、文艺演出、书画惠民、党史知识竞赛等63场活动,让党史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开展理论宣讲,先后举办专场宣讲、百姓宣讲、“微宣讲”等,重点依托王家坊前合作社展馆等红色资源,讲解“一门三英烈”等13个坊前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受众人数1.1万余人;结合本土红色文化,依托“一线六馆”及南京邮电大学办学旧址等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谱写红色文化“新篇章”。

提升村服务中心功能,提振乡村“精气神”。该镇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情怀。目前,全镇已开展“舞动千万家”“文化下乡”“庆丰收·迎国庆”等活动191场。

王家坊前村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村。王家坊前村是一个典型的红色堡垒村,配备1200平方米的文明实践主题广场、文明实践基地、文明实践讲堂、文体活动室、阅读研讨中心、志愿服务站等阵地,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承办各类现场宣讲、教育教学活动130批次,如“坊前红”宣讲团开展的《抗日模范村王家坊前》、新时代扶贫六姐妹于学艳现场故事宣讲等。

同时,在全镇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414名、五星级文明户835户、身边好人70名,美在农家690户。

土地股份的“坊前硕果”

坊前镇是农业大镇,有着先进的合作社发展历史经验。推广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既是光辉历史的延续和继承,也是农业大镇新时期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子”。该镇党委、政府通过组织各村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将零散地块集中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大田托管模式”。借助全镇农业资源优势,以传统农业带动高效农业,进一步整合资源,依托南高庄村黑松育苗批发市场,组织周边几村分别成立黑松种植、农药销售、机械租赁等专业合作社,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截至目前,共运行各类合作社28家,在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让老百姓“放心”。近年来,坊前镇常住人口老龄化日趋增长,大部分年轻人选择进城务工,约有20%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交他人。也有家庭农场承包土地时由于流转关系不稳定,农户收益得不到保障,农民对土地流转往往持怀疑态度。结合供销社“村社共建”以及“大田托管模式”后,彻底消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让老百姓“放心”入社。

让托管企业“安心”搞生产。政府协调土地流转工作,相比其他主体具有更高的社会公信力,能够降低农户在土地流转期内的毁约率,使托管企业“安心”搞好生产,将精力全部放在合理规划种植、提升粮食作物产量、增加营收上,也能从源头上解决管理运营规范性不高、资金投入不足、规模化发展受限等问题,又可防范“非农化”“非粮化”问题。

让社务日常运营“省心”。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集中适度规模经营,将原本包田到户的小块土地、偏远土地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操作,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使日常运营“省心”。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业的“命脉”。通过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化发展农业种植,集约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进一步健全农田水利设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而通过“保底+分红”进一步增加村集体和农户收入。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可实现年增收1至2万元,农户每亩土地年均稳定收入700至1000元左右。

为充分发挥优秀合作社的引领带动作用,该镇采取“股份合作联结、订单合同联结、村社利益联结”等模式,完善、出台和落实扶持政策,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支持。同时,注重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技人才作用,组建农技专家服务队,对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培育主导产业、田间地头管理、病虫防治防害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提升合作社发展的效益。

兴旺庄村的社员们就得到了首次分红的甜头。“坐在家里就能领到钱,俺觉得真好啊!”78岁高龄的村民李德胜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他今年把自家3亩7分地交给了村明顺合作社,年底领取到2184元的分红,尝到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甜头。

兴旺庄村明顺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第一年就产生了收益,去年入股的141户村民每股分红590元,分红总额达13.3万元,其经济效益远远超过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接下来,我们想继续扩大规模,栽种‘山农酥梨’,建高温大棚,发展高效农业,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的收益,争取让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兴旺庄党支部书记、明顺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李向明对未来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坪上镇常态化推进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

莒南县坪上镇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各项工作,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强化组织领导。召开防范一氧化碳中...

莒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石雕石刻之乡的“幸福坊前” 莒南县坊前镇民生发展综述)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