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da0b6fd00fbfe5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file"; filename="11783890.html" Content-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兰陵,文化与风景的双重滋养 读眉凌文化《兰陵留香》-地方网
今日临沂 今日蒙阴 今日莒南 今日平邑 今日费县 今日兰陵 今日沂水 今日郯城 今日沂南 今日临沭
地方网 > 山东 > 临沂市 > 今日兰陵 > 正文

兰陵,文化与风景的双重滋养 读眉凌文化《兰陵留香》

来源:临沂日报 2022-03-21 15:33   https://www.yybnet.net/

马一

《兰陵留香》是知名作家武眉凌偕青年才女李卓曦行走山东兰陵创作的游记散文集,属眉凌文化“光耀中华·城市散文”系列之一。让读者跟着作者的脚步走,一路走,一路观察和感悟,接受文化与风景的双重滋养,是眉凌文化推出的游记散文的一贯特色,《兰陵留香》这本书自然也不例外。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秀美的山水田园之间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编织着新时代物华天宝的锦绣华章,这正是兰陵这个欣欣向荣的千年古县的无穷魅力。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诗仙”李白的一首短小却流传甚广的七言绝句是穿透千年的最佳“广告词”,让很多人从小就熟知了兰陵的大名,可是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并不知道,兰陵在哪里,兰陵是个怎样的地方,有着怎样的风景和故事?

作为“光耀中华·城市散文”系列的忠实读者,我曾追随武眉凌、李卓曦两位老师的脚步和生花妙笔,读过、走过一处处无限精彩的诗和远方。这一次,是久仰盛名却了解甚少的兰陵。

兰陵之名,伴随着无数与之结缘的名人与古迹,镌刻在历史卷轴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个经典文化符号;读过《兰陵留香》,我们才知道今日兰陵,以创新性的“头雁工程”“归雁工程”“鸿雁工程”“雁阵工程”,“四雁”齐飞,谱写了乡村振兴战略“齐鲁样板”的兰陵篇章。兰陵有压油沟、卧虎山、宝山前、会宝湖等一处处衔山抱水的美景,有国家农业公园以及物华天宝、林林总总的田园特产,有苍山大蒜、煎饼等地道乡村味道的舌尖美味……

兰陵之所以赫赫有名,不仅因为李白那首散发着千年酒香的《客中作》,更因为这里是大儒荀子晚年任职和身后的安葬之地,是汉晋时期名门望族的聚居之地。北齐时,美如冠玉却勇武绝伦的兰陵王高长恭又为这里附加了更多传奇色彩。武、李二位老师虽皆是女性作家,文章中深邃的哲思和对历史沧桑感的抒写,比之通常更喜欢纵横捭阖、谈论历史的男性作家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在《石城崮,凝固的烽烟》一篇中,作者有感于祖籍兰陵的齐梁皇族萧氏,深情写道:“晋室南迁后的南北大分裂时期,有多少侨居南方的中原士族在回望故乡。那些皇权贵族为了夺回故园而发动的战争虽然残酷,却也彰显着他们的思乡深情。这种悲壮而又温馨的复杂情感,就像石城崮上冰冷的碑石和温柔的草木,纵然相隔千百年,也依旧能震动人的心弦。”应该说,写出了一代衣冠士族北望中原而最终乡思难酬的悲情心史,体现出对中古历史的“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语);再如《荀子,后圣精魂似幽兰》的结尾,作者走出荀子墓园时,看到广场石碑上朱红的“梦花笔”大字,广场外状元墙、状元桥的景观,触景生情,一方面看到“人们对学业有成、功成名就的强烈渴望”,一方面觉得“世人对名利的趋之若鹜,竟越发烘托出荀子身后两千年的寂寞与苍凉”,在历史感慨中寄托着文人的风骨和深刻的现实反思。文字背后的文化深度,正是导游词和一般介绍性文字所无法企及和替代的。

身为女性作家,眉凌老师的胸怀和视野非常开阔。《兰陵留香》一书写出了兰陵大气磅礴的浩荡烟景,不少极具画面感的片段有如大写意的绘画,有“酒酣胸胆尚开张”的雄放、旷达之美。如前文提到的写石城崮的一篇,作者写到“我”小心翼翼地登上巨石,在渐渐萧瑟的风雨中四望:“北方是青山连绵的沂蒙群山,南面是广阔无垠的苏北大平原,不远处是数十里的糖稀湖平畴,尽都沉入这春日细雨的烟色茫茫中。”当无意中发现石面上明代修道者镌刻的“至心石”三字,“只觉得天地悠悠,无限江山历史的慨叹都沉入了心底,凝固在脚下百丈崖壁的山石间。”再如《鄫国,兰陵的基石》一文中驰骋想象,对四千年前第一任鄫侯曲烈来到兰陵时的历史现场所作的场景还原:“那时的他,看到的应该是更为辽阔的平原,四通八达的河流也远比现在清澈明亮。平原上还没有规划齐整的田畦,一丛一丛奋力生长的,是高可入云的桑树林。”这段省净而优美的文字是非常成功的,作为旅行作家的武眉凌老师是以一个创作者的实践,完美诠释了文学地理学者所归纳出的“地理想象”概念——在研究者那里,“地理想象”被认为是“人以昔日的地理感觉、地理记忆为不自觉的蓝本,在心中构想的地理景观与地理感觉”,“地理经验是人与地理发生联系的基础,是一切文学地理创造的前提。而地理想象,也是文学地理创造的常用手段”。旅行作家和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者由此可以殊途同归,相视而笑。

在读出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和大气磅礴的地理景观之外,我们当然还可以从《兰陵留香》一书中随时感受到女性作者的细腻、婉约、浪漫、清新,甚至孩童般的天真和俏皮。如写鲁城镇会宝湖的旖旎风光,善于抓住最富生机的细节,声情并茂的立体呈现,令读者如在目前:“春末夏初的时节,苇花刚刚抽穗,就像纤纤窈窕的淑女,随风摇曳中更显得妩媚。扑棱棱的一阵响动,苇丛中飞出几只翠头的野鸭,又见一只鸭妈妈领着一排毛茸茸的小鸭子,游往湖心岛去了。”又如在压油沟村留心看到头上裹着大红头巾、身穿自己剪裁的青灰土布衣服的老大娘,“拄着山木枝打磨成的拐杖,一步步地踱出了院子,在门前的台阶上就地一坐,享受着午后的日光”,极平常的一帧乡村人物剪影,却触发了敏锐、细腻的女作家由衷感慨:“老人一定无法想象,我们这些久在樊笼里的都市人,是多么欣羡她的山乡世界,多么渴望能够在压油沟‘躲起来’。”写长城田园的花,那样的笔触是专属于女人的:“樱树林里,每一枝树梢上都站立着无数的‘花仙子’,柔柔弱弱,随风飘摇,直到坠落在地,化尘入泥。但相较之下,我更爱的还是长城镇的海棠花林,同样的粉黛之色,却比樱花多了些醇厚与清新。与樱花、海棠相邻的枫树林此刻还是嫩绿的颜色,只能想象霜降之后它们云蒸霞蔚的样子。”而把夜幕降临后华灯初上时“偎依在代村旁的沂蒙老街”比作宫崎骏电影《千与千寻》里的神仙小镇,真是别具一双童蒙般的清澈慧眼,朴实的乡村风景瞬间渲染出几分神秘、时尚色彩,引人无限神往。

兰陵,不仅有陶醉过“诗仙”的酒香,还有高耸的崮,明净的水,有历史文明,有红色传奇,有花香四溢的田园,有香满舌尖的美味,这就是我从武眉凌、李卓曦《兰陵留香》得到的兰陵印象。

兰陵好地方。我也要去看看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兰陵。

新闻推荐

守好“菜篮子” 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

3月19日,兰陵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人员到田村蔬菜批发市场、苏圈蔬菜批发市场、鲁南蔬菜批发市场、公益性...

兰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兰陵,文化与风景的双重滋养 读眉凌文化《兰陵留香》)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

    -----------------------8da0b6fd00fbf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