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真实的过往,一个铭心的故事,让痛苦埋葬在时间的荒野,让快乐飘荡在记忆的每个角落……
●记者热线:13078070413
●邮箱:237229427@qq.com
讲述人:富阳(化名)男63岁
已退休柳州人
文字整理:今报记者韦黎
一个陪伴我数十年、又爱碎碎念的人离开了。她的离开敲醒了我,让我深切地明白何为珍惜眼前人。
不适应她的唠叨
碎碎念的词意是在耳边絮絮叨叨,很啰嗦。
这是一个贬义词。但是,词语的意思放在不同的语境,意思会变得不一样。我的故事要从爱碎碎念的那个人说起。
她是我的老婆,叫秦苏。
以前我没觉得老伴啰嗦。因为她学的是理工科,平时工作忙,回到家时已经很累,几乎没有唠叨的机会。
退休时间临近时,秦苏和我讨论要不要接受返聘的事。我当时没有什么想法,选择尊重她的决定。
秦苏沉默了很久。她说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不错,这些年她工作太累了,不想再为了钱劳碌。她想按时退休,不接受返聘。
“蛮好啊,早点退休早点享受晚年。你再等我3年,等我也退休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到处去旅游。”
我当时还有3年才退休。虽然我已经退居二线,但是依然想在退休前的3年里发挥余热,好好再施展自己的才华。因为把很多精力放在了工作上,秦苏退休后的日子,我很少有机会陪她。
“又没回来吃饭,我早起买的食材都浪费了。”
“应酬这么多干嘛,以为你还是二三十岁嘛!”
“喊你给我带点东西,你又忘记了!”
每天下班我一回到家,秦苏就唠叨个不停。因为以前很清净,极少被她唠叨,突然差别这么大,我有些厌烦。
因为厌烦,我对秦苏说了很多不客气的话。例如让她找点事做,以打发退休时光。有一次被她碎碎念到心烦,我生平第一次朝她大吼:“你闭上嘴好不好,再啰嗦我就离家出走。”
我的话说得很重,秦苏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我和秦苏结婚多年,我们的孩子已经成家立业。我们的婚姻平淡如水。我觉得这就是生活最好的状态。
如今,这个状态被她的碎碎念打破了。
也许你会觉得我夸大了自己的感受,但我确实是一个喜欢清静的人。清静惯了,我一时改不了自己的要求。
秦苏退休一年后,我严肃地给她提议,建议她可以做兼职,反正找她做兼职的人挺多,权当赚外快。
之前,有不少人给秦苏递过名片。因为不想退休后再工作,她把那些名片随手搁在一角。我背着她把那些名片都收了起来。我当时没想到,这些名片有一天会派上用场。我窃喜:它们救了我。
近十张名片整齐地摆在茶几上,我和秦苏面对面坐着,我让她赶紧做决定,赶紧出去做兼职打发时间。
秦苏平静地对我说:“我感觉自己的身体有点不舒服,我不想那么累做兼职。你不要逼我。大不了我经常约朋友和旧同事出去玩,以后少对你啰嗦。你先好好上班,等你退休了我们再好好计划。”
秦苏的这番话,我只关心她承诺以后多出去玩,不再对我啰嗦。我忽略了前面那句话,那句其实才是重点。
碎碎念的她离开了
我不再逼秦苏出去做兼职。但是,她的碎碎念没多大变化。既然上一个招数不好使,我只能想别的办法。
孙女当时在上小学,晚上需要接送。我们的女儿上班忙,有时她不能准时去学校接孙女,孙女就要孤独地在学校等。
得知这个情况,我提出让秦苏去接孩子放学。秦苏当时除了偶尔和朋友聚会,平时就是在家看看电视、看看书。女儿需要帮忙,我们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她同意了我的建议,第二天就开始行动了。
本以为她有事忙,对我碎碎念的习惯会改变。但是,她的碎碎念有增无减。每天我一下班,她就开始跟我说接孩子遇到的人和事,家长里短的,听得我有些烦。见我没兴趣听,她依然没停下来。
“忙了一天回到家,我只想清净下,你能不能闭嘴?”我按耐不住,和秦苏发了脾气。她这才停止了。
被秦苏唠叨多了,我产生了“回家恐惧症”。以前我都是期盼赶紧下班,后来一临近下班我就害怕。家肯定要回,但可以早回或晚回。我选择后者。于是,我找了好多理由延迟回家的时间。
“你还有一年就要退休,现在你调整不好自己的心态,等退休了怎么跟老伴一起过?”同事这样劝我。
一年后,我就要面对每天和秦苏朝夕相处的日子,到时候该怎么应对她的碎碎念?想及这些,我很痛苦。
始料不及的是,我还没有正式退休,秦苏病倒了。
我当时已经临近退休,工作量已经锐减,完成日常工作之余,我是最有时间前往医院照顾秦苏的人。
因为生病不舒服,躺在病床上的秦苏话特别少。偶尔说一句,不是说她口渴了,就是说她要上厕所,其他多余的话,她很少说。我突然觉得很清净,爱碎碎念的她不见了,她又变回那个我喜欢的她。
只是,这样的日子清净得让人有些难受。
由于秦苏的病来得又急又凶,她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最后连话都不跟我说了,有时就跟我打手势。一开始我不能完全理解每个手势的意思。这时,秦苏会跟我急,但她只是叹气,就是不说话。
一个在你耳根边碎碎念了那么久的女人突然安静得什么话都不说,我不由得慌了。详细向医生询问秦苏的病情后,我沮丧地走出医生办公室,感觉天昏地暗。原来,秦苏的病比我想象中的还严重。
生死离别总有时。只是没想到,秦苏离开我们的日子来得这么快。
我退休不到一年时,秦苏因病去世了。去世前她多次住院,每次出院回家,她都开心地说:“又回家了。”但是最后一次出院时,她什么也没说,只看着天空叹气。出院第二天,她永远地离开了。
领悟珍惜眼前人
秦苏去世后,家里的房子突然变得很空,一点人气也没有。
有一次我出门溜达,兜兜转转了很久,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最后,我不得不向孩子求助。找到我时,孩子担心地把我拥入怀里:“爸爸,妈妈已经不在了,你要好好保重,不要再有什么事了。”
我知道,孩子很爱我。
当他们提出让我搬过去一起住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需要到老宅以外的地方透透气,以走出失去老伴的悲伤。
以前我不能理解秦苏的心情,她生前对我不拘小节的行为总是抱怨和指正,非要我达到她要求的标准。为了督促我改正,所以她才在我的耳边碎碎念。搬到孩子家后,我渐渐理解了她。
女儿和女婿都有晚睡的习惯。女儿晚睡是追看电视剧,女婿晚睡是玩手机。因为他们都是超过午夜才睡觉,我认为这样的生活习惯很不好。所以我经常提醒他们要早睡,别以为年轻就有资本熬夜。
因为晚睡的事,我每天都在孩子们的面前碎碎念。最后,他们被我念得烦了,早早地回了房间。至于回房间后他们还是不是继续完手机,我不得而知。但是身为爸爸,我尽了自己的监督责任。
我已经记不清自己什么时候也成了爱碎碎念的人。除了唠叨孩子晚睡,我还唠叨他们饮食不健康等。总之,我像一个严格的老师,时刻在关注孩子们的生活。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孩子迟早要爆发。
只是没想到,孩子们的爆发来得这么甜蜜。
一天,我的喉咙突然难受,说话的声音很沙哑。为了避免让大家听到我的声音感到不适,到医院拿完药回到家后,我很少说话。孙女和我交流,我也尽量使用手势。还好孙女聪明,一看就懂。
“爷爷,你什么时候能开口说话?没有你的提醒和监督,好多事情我做不好。你再监督我一次,这次我一定记住,以后再也不犯错了。”孙女抬起可爱的面庞对我说道。我的心瞬间融化了。
我生病那几天,孩子们把我照顾得很好。因为我不能说话,饭桌上的氛围有些冷清,大家只是埋头吃饭。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两天。我真的着急了。喉咙痊愈前的那顿晚餐,我用沙哑的声音对孩子们说:“你们吃饭聊下天吧,不讲话气氛好闷的。”我的话一说完,女儿和女婿默契地噗嗤笑了。
“爸,你的嗓子还没有好,我们叽里呱啦地讲个不停,我们怕你觉得寂寞,所以特地等你的病好了再讲话。之前被你一直碎碎念,我们真的有点受不了。现在没挨你啰嗦了,反而有点不习惯。”
孩子的话说得我的心甜甜的。
我突然想到秦苏生前对我的唠叨。如今回想,她的每一句唠叨都是对我的提醒,每一句都是关心。孩子们比我聪明,他们早早地领悟父辈的唠叨是发自心底的关心,他们没有埋怨,只有珍惜。
以前,我可以毫无条件地拥有秦苏的关心,但我不懂得珍惜。失去她以后,我才知道珍惜眼前人并非一句空话。秦苏已经离开,我的眼前人就是身边的亲友。曾经疏于联络的我们,是时候联络起来了。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新闻推荐
本报柳州讯(记者/唐广生通讯员/欧君)9月14日,记者从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柳州市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支持培育壮大发展新...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