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莉和廖章明两位抗美援朝老兵受邀观看《长津湖》。
廖老正在观看《长津湖》。
全场观众向两位抗美援朝老兵鼓掌致敬,廖章明给大家回敬军礼。
今报记者石红星文/图
10月9日下午,在保利商业广场博纳影城,一场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播放结束后,两名胸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的老人刚一离座,就迎来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原来,这是柳州市胜利军休所联合影城开展“讲军史”主题国防教育宣讲活动,抗美援朝老兵廖章明和苏莉应邀观看电影。
受邀观看《长津湖》
连创票房纪录的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以七连为代表的第九兵团,在冰天雪地极寒恶劣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的壮烈故事,生动诠释了军人的坚韧意志和牺牲精神。
尽管年纪已经很大了,但看到电影里战火纷飞的战场时,86岁的苏莉老人仍然激动得不时前倾身子,似乎穿越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硝烟弥漫的岁月里。她陪同前来的女儿徐红说,母亲以前甚少跟他们讲述自己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在家看电视也很少有这种表情,可能是电影里的一些熟悉场景,激起了她的记忆片段。
88岁的廖章明老人,虽已满头白发,但仍然身姿挺拔,一身军装,显得精神矍铄。观影过程中,随着剧情推进,不时挥手指点一下,向身边陪同的老伴介绍自己当年参加的战斗。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影片中的一句句台词,直抵人心;一幅幅画面,催人泪下。回忆起当年的烽火岁月,廖老激动地说:“电影拍得很真实,但真正的战争,更加艰辛、惨烈、悲壮!”
曾参加马良山战斗
廖章明的老家在四川,他1933年10月出生。1951年6月入伍,当年9月即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抗美援朝。老人说,为了避开敌机轰炸,他们都是晚上行军,而且都是走小路,走了十多天,部队才来到目的地接受任务。
1951年11月,老人所在的新兵连,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冒着敌机的轰炸,抢修朝鲜的平壤顺安军用飞机场。
次年2月,他们接到的第二个任务是到朝鲜平安南道清剿特务。他隶属47军139师416团3营7连,之后还当了战斗小组长。
“1952年11月份,我们所在部队来到三八线,守卫马良山。”廖老说,这是三八线上除了上甘岭之外的另一个重要阵地。他们在马良山下面的高洋岱阵地,距敌人阵地不到100米。
1952年12月的一天,天还没亮,敌人就向我军阵地猛攻。廖老说,他背的是苏式转盘冲锋枪,他把两个转盘都装满了子弹,还准备了一箱子弹、一箱手榴弹。当敌人冲到阵地前时,随着排长一声令下,全排战士立即投入战斗,双方激烈交火。
廖老说,他看到一名战友额头被弹片击中后,赶紧过去给其包扎。然而,在返回自己的散兵坑途中,一发炮弹打到他经过的战壕上方,垮塌的焦土正好把他埋在战壕里面,就连战友也以为他牺牲了。后来他自己从土堆下爬了出来。
当敌人被打退后,他们在清点人数时,不见了班长。最后在班长被炸平的散兵坑旁边,找到了班长的一根手指和一只脚。
“战斗太惨烈了!”回忆起当时的战斗情景,廖老说,他们在阵地上坚守了80天,没有刷过牙,没有洗过脸,更没有理发,每个人的脸黑如锅底,胡须拉碴。
从马良山上换防下来后,廖章明和战友们又紧急投入到抢修新安洲飞机场的任务当中,之后又到朝鲜西海岸守海防。
继续发挥余热
由于在马良山高洋岱守备作战和抢修新安明飞机场表现突出,廖章明荣记三等功一次,荣获朝鲜民主共和国授予军功章一枚,多次受嘉奖。
结束观影后,廖老以自己的抗美援朝经历,给影城工作人员和现场观影人员作国防教育宣讲。他说,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为了保家卫国,无数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人民、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没有先辈的前赴后继、英勇无畏,哪有我们现在的和平盛世和幸福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珍惜生活,像先辈们一样,不畏艰难,砥砺奋进,为祖国强盛做出贡献。
多年来,廖章明深入机关、工厂、学校、部队、社区,讲述当年在朝鲜战场上艰苦卓绝的一个个战斗故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发挥余热。
新闻推荐
见义勇为的付琳医生(中)。受访者供图付琳医生在对老人施以心肺复苏抢救。截屏图片今报柳州讯(记者韦黎)10月2日,在柳州市广场...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