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新闻 外语电影新闻 电影影评 电影经典台词
地方网 > 娱乐 > 电影 > 华语电影新闻 > 正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 大喊,其实也是一种深情

来源:齐鲁晚报 2018-08-12 02:03   https://www.yybnet.net/

电影《红高粱》中巩俐扮演女主角九儿。在很多人的记忆里,1988年充满了“西北风”的气息,一大批歌手以“喊”的形式唱红了《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信天游》等歌曲,大街小巷随处可以听到“不管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这一年,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在国际上获了大奖引发轰动,当时一张几角钱的电影票,被炒到5元到10元;陈道明等主演的电视剧《末代皇帝》也轰动一时;讲述“纯洁梦想、凄美爱情、痛楚命运”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出版,并在后来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本报记者倪自放

《黄土高坡》

高声喊出心中的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对于许多60后、70后而言,这首由范琳琳唱红的《黄土高坡》,以及一批“西北风”歌曲,是1988年以及此后数年最红的旋律。将摇滚、民族、流行三种风格集于一身的“西北风”,发端于《信天游》,由广东歌手王斯首唱,经过成方圆、张静琳(安雯)等在一系列大型演出中的“推广”,最后由程琳在春节晚会上将其“普及”。

1988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了第一个10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文艺创作势头蓬勃,以“喊”的形式出现的“西北风”,成为人们抒发心中喜悦的载体,“西北风”也成为风靡海内外的流行风潮。除了上述两首歌,还有后来的《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少年壮志不言愁》《山沟沟》等歌曲也被广为传唱。不管是在城市街头,还是在乡间小道,你都可能听到一个普通人“喊”出的“西北风”歌曲,粗犷但并不缺乏深情。

以歌手“喊”的形式出现的“西北风”歌曲,比如《我热恋的故乡》,第一句就是“我的家乡并不美”,颠覆了传统歌颂家乡歌曲的范式,把对家乡的贫瘠落后的痛切大胆地唱了出来,而《心中的太阳》则以“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反复呐喊,表达了心中的期待。

在热情的“西北风”氛围里,还有一首相对安静的歌曲在1988年也红遍大江南北,那就是《思念》。“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这首乔羽作词、谷建芬作曲的《思念》最初被当作一首清新的校园歌曲,范琳琳以纯情都市曲风首唱了这首歌,并很快在年轻人中传唱开来。1988年春晚,毛阿敏唱着《思念》一夜成名,从此,《思念》就以毛阿敏从容稳健的演唱风格定格在大众的印象中,并获得极大的传播与流行。

《红高粱》

1988年的“流行语”

1988年,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上捧回了第一个金熊奖,张艺谋也正式开始了其辉煌的导演生涯。

可以说,《红高粱》一下子就俘虏了中国人的心,几乎人人都被“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震撼。影片对战争、情爱、精忠报国的刻画,超越了中国观众对类型电影的所有认知,它展示的只有最本真、最原始的人性。1988年正是张艺谋声名鹊起的一年,刚刚凭电影《老井》捧得了东京电影节的影帝称号,又获了一个国际电影节的大奖,一时让国人对中国电影充满了信心。在当时电影票价只有几角钱的情况下,《红高粱》的票价居然被黄牛炒到了5元到10元,可见当时火爆的程度。

作为1988年流行语的《红高粱》,也与当年流行的“西北风”相吻合,这不仅体现在影片充满野性与粗犷气质,片中的插曲《酒神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也是“西北风”风格,并成为非常流行的歌曲。据《红高粱》的原著作者莫言回忆,1988年春节后他回到北京,深夜的马路上还能听到很多人高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电影的成功也使得莫言的名字深入人心。

在《红高粱》耀眼的光环下,1988年还有一部叫《摇滚青年》的电影引发观众共鸣。当时霹雳舞风行街头,田壮壮执导了这部反映年轻人冲出单位走向自我的电影。电影反映了改革开放年代出现的诸多新气象:自由职业者、自由恋爱、摩托车队、企业家以及街头拼舞的霹雳舞迷。影片用北京午门前的舞群,表现出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活力,用主人公龙翔迷茫的眼神,表现一代年轻人的迷惑。时年27岁的陶金因为主演《摇滚青年》成为万千年轻人崇拜的偶像,当时媒体称他为“霹雳王子”。

《末代皇帝》

轰动的作品没有戏说

提到陈道明,观众都知道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戏骨,不过说到他的成名作,还要回到1988年播出的电视剧《末代皇帝》。在剧中,时年33岁的陈道明饰演青年时期的溥仪,该剧播出后轰动一时。凭借这部电视剧,陈道明1989年荣获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电视“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电视剧《末代皇帝》也在“金鹰奖”和“飞天奖”上获得最佳电视剧奖。

电视剧《末代皇帝》的意义,不仅是获了奖,让陈道明成名。从内容上说,《末代皇帝》是集历史性、知识性于一体,也是迄今为止对历史场景、宫廷生活礼俗等还原最为准确的国产历史剧之一。应该说,观众在剧中看到了以前他们从未看到过的场景。

每一部优质的剧作,必然来自严谨的制作。28集大型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从1981年5月开始剧本创作,1984年11月投入拍摄,直到1988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历时7年,制作态度的严谨可见一斑。为了尊重历史细节,该剧邀请了故宫专家担任顾问,并听从专家意见。1988年9月,该剧顾问之一、故宫已故著名专家朱家溍先生曾在媒体上刊发文章表示,《末代皇帝》中的人物服饰是符合史实的,包括“登基”等仪式,都是按照制度进行还原的。《末代皇帝》对历史的极大尊重,塑造了一个最接近生活原型的溥仪,而不是后来出现的各种“戏说”。可以这样说,《末代皇帝》不仅是一部符合大多数观众心理期待和历史常识的历史传记剧,而且成为后来历史剧拍摄制作的一个范本。

《穆斯林的葬礼》

多元悲剧打动人心

“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对于198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著名作家冰心曾给出相当高的评价。

《穆斯林的葬礼》以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描写了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表现了主人公矢志不渝追求理想和事业的命运意识。小说两条故事线,一大家人的悲欢离合交织重叠,在作者霍达笔下娓娓流出。

从文学艺术的意义上说,《穆斯林的葬礼》塑造了在多元文化、碰撞和互融互渗中焕发出蓬勃不息的生命意识。在伤痕文学和寻根文学方兴未艾的氛围里,《穆斯林的葬礼》文学视角十分超前,难能可贵。

当时有读者将《穆斯林的葬礼》与《红楼梦》相比较,特别是小说中的爱情悲剧令许多年轻读者唏嘘不已。时隔30多年后,仍有读者回忆称当时备战高考却还在“偷看”《穆斯林的葬礼》,“真的是沉浸其中。熬了一晚上看书,第二天眼睛都布满血丝,课间休息时还是忍不住偷偷翻看。”《穆斯林的葬礼》中有许多“金句”,被年轻人摘抄在日记本上,比如“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比如“人是需要理想、需要幻想的,需要美,以美的意境、美的情操来陶冶自己”。

在199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和1993年被改编成电影之前,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就成了畅销书。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穆斯林的葬礼》正版销量达400万册,并且目前还以每年40万册的销量畅销。

新闻推荐

姚晨马伊琍《找到你》飙演技

8日,由冯小刚监制,姚晨、马伊琍领衔主演的电影《找到你》曝光了一组全新海报,正式宣布定档9月7日。电影“为爱筑起堡垒”...

相关新闻:
8.19/ 星期日2018-08-12 01:06
猜你喜欢:
评论:(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 大喊,其实也是一种深情)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