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颜
影片叫好不叫座,如同一个好品质却被公众忽略的人。因为这个人身上没有世俗意义上成功的光环,如富,如贵,如名,如利。
可是,当因缘际会,某个人某件事成为焦点,一切就变了味道。所以,电影《地久天长》,我想,如果没在柏林获奖,还会有如此反响吗?
一部片子自有它的运,一个人,也自有他(她)的命。当我们无法从公序良俗和道德层面甚至也无法从因果报应来解释某些人的生命历程和结局时,用命运做注脚,是最省心省力也最不会出错的手段。
比如《地久天长》中的耀军和丽云。
耀军和丽云是普通夫妻,经历被迫下乡,被迫下岗,被迫流产,被迫流浪。那个年代里,很多普通夫妻都亲历过这些,但他们遭遇了更大的不幸:失去独子——唯一的儿子被亲如兄弟的工友的儿子推下水溺亡……
这是一记重锤,把两个身心俱碎的人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也推向了天长地久的痛楚。
当影片中多次响起与片名呼应的主题曲时,很多人会觉得那是在歌颂友谊万古长青,因为这首出自《魂断蓝桥》的曲子,名字就叫《友谊天长地久》。但我却固执地认为:天长地久,指的是耀军丽云失去爱子的痛楚,他们与亲如弟兄姊妹的工友的友谊在儿子死去后便有了裂痕,地久天长的,只有如影随形的苦楚……
虽然也知道,这样的解读,个体色彩过于饱和,但我真的不愿意口随众合,说违心的话。或许,因为我触摸了太多失独夫妻荒凉凄楚的内心,明白他们在失去孩子以后只有行尸走肉般的绝望和麻木……
很多人在评论这部片子时,会提到善良二字。有朋友说,要善良到什么什么程度才能包容那么多苦难?还有朋友说,一直善良下去,幸福总会来临。听到这些话,我很心酸:此善良是指耀军夫妻为了保护那个致儿子溺亡的孩子幼小的心灵而隐藏秘密三十年?还是指他们原谅并不追究孩子父母的责任?如果是,这善良显得太委屈也太窝囊:他们隐忍了,原谅了,可他们付出了牺牲,付出了善良,境遇却比施害方悲惨百倍,那善良呈现的意义只是为了证明善良就是好欺负?
在教化群众时,都说好人有好报,单从这个层面讲,人畜无害的丽云与耀军,纯正良善,而且是在遭遇大悲之后呈现出了大善,可他们的好报在哪里?影片中,我们只看了炼狱般的内心煎熬和牛马般的生存操劳……
结尾处,养子回归,疑似耀军的爱慕者生下他的儿子,但观众都知道,这是影人出于不忍塞给他们的糖,更是出于恻隐拿给在黄连水中浸泡太久的耀军夫妇的糖。只可惜,这糖的味太假了,或者客观地说,相比耀军夫妇深入骨髓的痛,再多的甜也无法冲淡苦,更无法让他们甘之如饴。
也有人说,耀军和丽云如此做是出于爱,这样的说辞依旧牵强附会。同样是最底层,同样遭受伤害失去至亲,豁出去反击的人,还能挽回一点损失或者得到一点补偿,可耀军丽云,本性善良,性格懦弱,没有报复的念头,也无报复的斗志,更遑论报复的心机和手段,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默默承受,恒久忍耐。
《圣经》哥林多前书里说:爱是不计较人的恶……凡事包容……爱是恒久忍耐……
耀军夫妻不是信徒,连这经文都不知道,他们不计较人的恶,是出于懦弱,还是出于良善,他们的忍耐是出于自身性情,还是出于在体制机器运转下被动失去抗争的勇气而无奈,又有谁能说清楚呢?
影片里,没有恶人,连无心推人坠入痛苦深渊的人也在忏悔,这看上去很有温度,也貌似真实,还可以用人性加以打码,但观影的人心里,会不会在嘀咕:为什么善良的人饱受失去爱子的折磨,还要为生计劳苦奔波死命苦干?为什么伤害兄弟的人却子孙满堂富贵加身?
这样的想法很天真,不过是出于心理失衡。因为耀军们太弱了,只有被体制欺负的份儿,被兄弟辜负的份儿,他们内心深处肯定会有不忿,但他们除了隐忍,别无他法……我还是觉得因为他们性格懦弱,所以无能,无奈,无望。也许,我太悲观了,可我真不想装出一副乐观的样子,那会让我觉得耀军们被再一次欺负了,也会让我觉得自己很卑鄙也很自欺……
生而为人,还生得如此良善软弱被命运糟蹋,真是太对不起自己了……太多的数也不数不清的耀军丽云们,面对劫难压迫,一声不吭,默默承受,这如蚁的人生不值得歌功颂德,只值得被怜悯,被记录。影片让人动容之处在于,没有以刻意出售懦弱和惨痛作为手段和武器,更没有居高临下地彰显别样的强大,高贵和骄傲,这样的姿态很克制,这样的情怀很难得,由此,那些眼泪便来得更真实更肆意……
新闻推荐
电影《烈火·英雄》海报片方供图本报讯(记者曾世湘)根据真实人物事件改编、展现消防员真实救火工作的电影《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