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的作品在中国家喻户晓,但他人生最后在哈萨克斯坦的岁月却鲜为人知。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在莫斯科制作纪录片的冼星海回归之路受阻,随后辗转前往阿拉木图,并得到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救助,在那里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
由胡军、袁泉、阿鲁赞·加佐别可娃、别里克·艾特占诺夫等中哈两国知名实力演员联袂出演,国家一级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执导,张遂遂、哈依夏·塔巴热克担纲编剧的战争音乐史诗《音乐家》正式宣布定档5月17日上映并发布终极预告片。
中哈合拍“一带一路”献礼片
今年恰逢《黄河大合唱》延安首演80周年,电影《音乐家》获得冼星海女儿冼妮娜授权,特别选取了此段历史,为观众带来《黄河大合唱》的完整修改过程。
《音乐家》于去年6月在阿斯塔纳开机,由中国维吾尔族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执导。作为中哈两国“一带一路”框架下人文领域双边合作的首个重点项目,也是第一部中哈合拍片,影片在拍摄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音乐家》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有着不同文化和语言,工作现场经常同时“飙着”汉语、英语、俄语以及哈萨克语四国语言作业。作为一部音乐家人物传记片,影片中大量运用交响诗《阿曼盖尔德》作为配乐,这正是冼星海根据哈萨克斯坦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而创作的。
为了最真实地还原冼星海对中哈友谊做出的伟大贡献,整个拍摄团队竭尽所能,曾耗时两年在中哈两国实地走访,收集与冼星海有关的许多一手资料。摄制组辗转中哈俄三地拍摄,前后历时近五年,先后有300人参加剧组,两万人参与拍摄。
胡军展示音乐技能
《音乐家》中扮演冼星海的胡军此次一改过往硬汉形象,在片中展现了拉小提琴、弹钢琴等音乐技能,而这些都是他亲身演奏。出身音乐世家的胡军,此次为角色也做了大量准备,不仅零基础开始学习俄语,还为表现病重的冼星海形象减重近十公斤。
《音乐家》作为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片,已经收获了一部分先睹为快观众的肯定。其中也包括来自电影和音乐界专业人士的好评。
钢琴家郎朗从小演奏冼星海的作品,此次观影后对《音乐家》也十分喜爱,称“冼星海的精神和音乐是激励自己成长与前行的重要力量”。冼星海在异国他乡艰苦环境下仍然能够创作出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每一次演奏《黄河》都是郎朗感动而难忘的经历,使他“深切体会到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的沧桑历史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据澎湃新闻)
新闻推荐
小说《锦绣未央》封面5月8日,网络小说《锦绣未央》涉嫌抄袭一案一审宣判,法院认定《锦绣未央》侵权成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