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华语电影 今日外语电影 电影影评 电影经典台词
地方网 > 娱乐 > 电影 > 今日华语电影 > 正文

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北京首演,近四小时时长体量庞大,16人演100多个角色张静初演“松子”,要在舞台上翻滚300余次

来源:新京报 2020-10-30 00:47   https://www.yybnet.net/

由山田宗树官方授权,赵淼、唐夏娃编剧,赵淼导演,张静初主演的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继上周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拉开首轮巡演序幕之后,即将于今明两日登陆北京保利剧院。

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演出内容将在原著篇幅上进行缩减,保留对松子生命方向有过重要影响的人物关系和事件,通过真凶被抓、松子一生的真相被揭开、松子身边最重要的人为此得到救赎三段线索拉动剧情。为了更好地将松子的故事搬上舞台,传递剧中情感,拉近观众与舞台距离,导演在编排时有意添加了大量的舞蹈与肢体动作来表现松子天真烂漫的异想世界。在3小时50分钟的演出中,舞台上将呈现20把雨伞、25个职业、40多件雨衣、60多双鞋、100多个角色、130多套服装、200多件手头道具,最短换装时间7秒……这些数据足以呈现出“松子”剧组演出时表演的难度。本期“加戏”栏目,新京报记者专访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编剧之一、导演赵淼与主演张静初,揭秘这部作品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三天拿下版权

继去年年初执导东野圭吾同名小说改编话剧《回廊亭杀人事件》之后,赵淼坦言,自己其实并没有再继续排一部日本文学题材剧的打算。因此在寻找新题材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来自欧洲各国探案题材的小说。直到有一天,他在一份探案小说的版权名单上看到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名字,一下子便对这部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赵淼回忆,自己决定做这部戏的第一时间,制作人与出品人仅用了三天时间便把版权拿下。“选这部小说完全因为自己喜欢,但是又特别害怕。这部作品搬到中国舞台上会是什么样子,当时自己完全不清楚。这种未知既是一种恐惧,也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改寻呼机为手机

虽然《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源自日本文学,但是赵淼在本土化的改编方面还是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这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小说的时间背景虽然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故事,但我希望他们都是现代人。小说当中的寻呼机,拨号电话,我们剧中使用的全是手机,不要让观众有间离感,认为这故事跟自己无关,虽然讲的是40多年前的日本,但事情就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时长四小时仍难处理完故事

对于很多没有看过原著小说的人来说,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应该是大部分人接触这部作品最初的途径,包括此次舞台剧版中的大多数演员也都是如此。而在排练过程中,导演赵淼却反复强调,此次舞台剧创作依据一定要在小说的基础上去衍生,因为小说内容更丰富,线索更多。“电影给我们只有结构,故事,人物,但小说当中给了我们很多电影中没有的细节、线索、动机,结局。”

尽管他对演员提出了如此要求,但赵淼认为,电影还是给了他很多启发,例如讲故事的方式,及对文学性的选择,尤其在剧本创作过程中,电影版在文学精简方面给了他很大的指导。“因为电影是129分钟,但是舞台剧现在已近四个小时,虽然每一个故事在舞台都是一闪而过,我们还是觉得四个小时仍然没有讲完,这实际是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第一大困难。”

与原著和电影相比,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对于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的选择有它的独特性。能够影响和触及松子生命线索与走向的人物,均被保留了下来,例如代表亲情的爸爸、手足情的妹妹、爱情的龙洋一、友情的泽村惠以及松子一生自身所发生的变化。赵淼觉得,即使现在每种情感只选择一个人物作为代表,但依然讲不过来,于是他特别设计了不同的平行空间,有的时候可能一个故事要在四个空间里让不同的人物同时讲述,这不仅加快了现场节奏,也让观众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到更多剧情的发展和线索。

每场戏不超过12分钟

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一部体量非常庞大的舞台作品,上半场130分钟,大量的舞蹈基本在这半场呈现,因此也会出现大量的切换,对剧组要求非常高。松子53岁短暂的一生,基本前40年都在上半场。“每一种呈现在舞台上的色彩、声音、肢体动作的背后,都是我们经历了无数次选择后最终决定的,随着体量不断增大,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这部剧最长的一场戏是18分钟,实际是两场戏合在一起的。而大部分的戏,每场大概是6-10分钟,最多不会超过12分钟。“松子人生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需在这短短12分钟内向观众表现清楚。尤其是上半场,每次人物迅速切换后,就会立马跳到两年甚至五年后的全新空间里,这就是为什么松子在舞台上会一直处于换装状态,造型、声音都在发生不断的变化。”

16名演员演100多个角色

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全剧共有100多个角色,全部由剧中16名演员完成,每个人至少扮演六到七个角色。选择演员最大的评判标准,首先便是具有非常丰富的形体表演经验。“我们用了将近10个月的时间在找演员,先进行训练。包括张静初在内,在排练之前,身体方面早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包括需要她学会和人偶进行交流,练习大量的舞蹈,去表现不同的肢体动作等。”

“马戏团”式训练

如此体量庞大的肢体剧里演员日常怎样进行训练?赵淼笑称,如果不熟的人走进排练场,还以为自己走进了“马戏团”。演员日常最重要的一个训练内容,是每个人将两到三个球扔至空中进行交替接球训练,看似简单,但这种协调性训练其实是通过平衡身体和球之间的关系,训练演员的视线与关注力,对于舞台上快节奏的转换有很大的帮助。

张静初整场戏被摔打30余次

最初接到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演出邀约,张静初其实经历了一段很“矛盾”的心理过程。张静初认为相比起舞台剧,拍电影比较简单,演员只要好好地爆发一条,便永远留在作品里了,舞台剧则挑战巨大。排练时张静初曾暗自计算过,整部戏她要在台上被对手摔打30余次,在地上翻滚次数多达300余次,已经被她誉为自己职业生涯中面对的最大一次挑战。

“松子”的艰难挑战

张静初透露“松子”是所有戏中人物里,站在舞台上时间最长的角色,很多时候换装要在台上完成,同时还要迅速做到每场戏结束,三秒就完成换场,迅速进入到下一场戏的状态当中。这种迅速切换人物质感的能力让张静初觉得挑战很大,因为过去拍戏可以让演员慢慢找,走到镜头前觉得状态不太好,可以再多试几次,但舞台上绝没有这样的机会,唯一的调整,可能就是从侧幕走到台前,在行进间就得完成所有的人物情绪的转换。

张静初每天排练下来,腿上、胳膊、包括胯部全都是淤青,身体各处都是不断摔打留下的伤。面对体力上的消耗,张静初竟打趣说,其实经常被打晕在地的感觉挺好,至少在台上能歇一会儿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她记得,戏中自己被打晕最长的时间大概两分多钟。演“松子”对于张静初来讲,非常累,非常辛苦。

人偶表现“松子”童年

提到剧中松子与人偶的表达,赵淼想通过这种形式表现松子的童年。他觉得,松子小的时候其实与父母度过了非常美好的时光,不能说她没有经历过童年,只是经历令其失去了家庭,有客观原因。“我们用布偶既代表松子的家庭,也有回归童年的寓意。一个生命从出生到最后的陨落,又重生的整个过程,观众都能在舞台上感受得到。”

采写/新京报记者刘臻

本版剧照由剧组提供

新闻推荐

第五届中国科幻大会 力促科幻电影发展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张泉)记者从日前举办的中国科协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五届中国科幻大会将于11月1日至2日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北京首演,近四小时时长体量庞大,16人演100多个角色张静初演“松子”,要在舞台上翻滚300余次)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