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连云港的人都知道,城中有座花果山,就是传说中孙悟空“诞生”的地方。那天,晴空无云,我与妻一路风尘慕名登上了这座“仙山”。
初冬的山岭,薄雾缭绕。入了山门,过仙人桥、风门口,就开始爬山。山道蜿蜒曲折,道旁耸立着巨大的石头,光秃秃的,中间夹杂着松枝、枯树,高高的乱石峡谷间要是在春夏之际,溪流潺湲,飞瀑急湍,哗啦啦的流水声就会传来。此时却不见泉流而下,只有裸露的岩石呈白色状,树枝败叶层层叠叠,拥挤在岩石间,让人感到这才是冬天的景色。不远处的阿育王塔就静静地卧在半山腰,它也是多宝佛塔,与三元宫、屏竹禅院和玉皇阁分布在一条山道上,中间的距离并不很远。这些庙宇阁楼建在弯曲的山蹊密林中,有的已达一千多年历史,香火依然旺盛。
忽然,不知谁叫了一声:“水帘洞!”
循声望去,青霭色的巨石上一洞豁然在目,洞内深不可测,而洞外岩壁间一股清流泫然而下,汇入一潭碧池里。清流呈散滴状,颗颗水珠在阳光照射下晶莹透亮,恰如漂亮的水帘挂在洞前。有人竟冒着倾泻而下的雨珠蹿入洞中,想探个究竟。这不是那个名闻天下的孙大圣沐浴、逍遥的地方吗? 看样子,我们能很快邂逅这位大圣了。果不其然,离水帘洞不远的石阶扶栏上,早已蹲着几只毛绒绒的猴子,见到我们也不害怕、逃避,而是很淡定地注视着我们。我想,这水帘洞还真有点“仙气”,想什么来什么。这些猴子可是孙大圣的后代子孙呢。个个脸色红润,体态壮硕。我让妻拿出相机,为我和猴拍几张合影,然后再为妻与猴拍合影。那只看上去年龄较大的猴很是配合,我们靠拢它,它也摆着坐姿,一会儿双手抱脚,神态自若;一会儿又扭头与我们对视,面无表情,样子却和善。“咔嚓,咔嚓”几声,一张张有趣的照片就定格在镜头里了。
往山顶玉女峰走,一路又有几群猴子在山道上迎面而来。有的跟着人的脚在石阶上跳来跳去,有的在树枝上来回荡秋千。几只老练的猴子凑到我们跟前,双眼发光,贼溜溜地盯着我们双手,像是寻找有什么吃的东西。我们会意,拿出准备当午饭的两个冷馒头,妻拿一个,我拿一个。我将其掰成小碎片,撒给饥肠辘辘的猴子们。看到眼前争抢食物的这些精灵,我开心地笑了。它们生活在山上,自由自在的,采摘方便;寒冬季节,就下山找游人耍萌,要食。突然,妻尖叫了一声,转回头,见一只美猴王趁妻不注意,抢夺她手中捏着的馒头。情急之下,妻将馒头连同包装塑料袋丢到台阶下,滚到一片乱草中。那猴追过去,撕开包装就狼吞虎咽起来。另一只猴子,见我将刚吃完剩下一点点皮肉的西红柿丢进了垃圾箱,“嗖”地跳将过去,很熟练地从箱里捡出来喂到嘴里。那吃相,那神态,看了让人又好气又好笑。我想,孙大圣的子孙们为了肚子,也放下了架子,回归到野性,争抢食物,也确是无奈啊。
由山顶下来,又遇到这群顽皮的猴子。妻见我手里还剩有一小片馒头,就在身后连连小声说:“不要喂,不要喂”,她生怕再发生猴子围攻的事情,或伤到别人。妻双腿似乎在颤抖,她连声劝说,一路走一路劝,很像唐僧在念“紧箍咒”。听她念叨,我也怕了,竟没敢喂食,将小片馒头握在手心里,直到下山。
花果山上奇形怪状的石头很多,有的重达数吨的石头滚落下来,自然叠加,形成奇妙的七十二洞。还有娲遗石、唐僧崖、怪石园、九龙桥、鹿苑几处地方,游玩之后,让我恍然进入了《西游记》里神话般的梦境。而花果山生活着几群精灵古怪的猴子,兴许就是这些沾着灵性的石头变的。它们的祖师爷悟空不就能一个筋斗翻过十万八千里,拔一根毛也能七十二变么?书里的每一个神话传说,每一个细节描写,都能在这座山上找到出处,堪称神奇。
花果山,我想,山上如果没有了这些灵猴,实在是了无趣味啊。
刘春生
新闻推荐
□安宁文/摄三次检查护照后,我们走到指定地点。一位裹着头巾看上去像亚洲人的女子走到我们跟前,说她是阿拉伯导游HANI(自称亚伯拉罕的子孙)的中文翻译,姓冶,负责我们在约旦四天旅程。听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