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新闻 外语电影新闻 电影影评 电影经典台词
地方网 > 娱乐 > 电影 > 电影影评 > 正文

《阿拉姜色》成最大惊喜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8-06-25 06:36   https://www.yybnet.net/

半岛全媒体特派记者黄靖斐

6月24日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各路明星纷纷亮相,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爵奖”当晚揭晓。最佳影片颁给了瑞士、蒙古合拍的《再别天堂》,中国影片《阿拉姜色》则获得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编剧奖,是当晚的最大赢家,此前呼声较高的《找到你》颗粒无收。

《阿拉姜色》坦诚而深刻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共有两部中国电影入围,一部是吕乐导演的《找到你》,一部则是松太加导演的《阿拉姜色》。两部电影在展映后,都获得好评,“阿拉姜色”为藏语音译,是一首藏族民歌,意思为“请您干了这杯美酒”,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道德、信仰与责任的故事。

导演松太加的镜头语言真实而质朴,松太加之前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师,他的影片不仅有朴实真挚的故事,还有美妙的光影,让影片得以完美呈现。《阿拉姜色》获得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编剧两项大奖,成为当晚唯一斩获奖项的中国影片。评委会评价该片:电影坦诚而深刻,勇敢不妥协,描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也刻画了在面临生命终极问题时刻的希望和救赎。

瑞士、蒙古联合拍摄的影片《再别天堂》获最佳影片,罗德里戈·巴里鲁索、塞巴斯蒂安·巴里鲁索兄弟凭《翻译家》获得最佳导演,美国演员泰伊·谢里丹凭《星期五的孩子》获得最佳男主角,他也是《头号玩家》的男主角。此前呼声很高的《找到你》双女主马伊琍、姚晨,惜败给《塔杜萨克女孩》的加拿大女演员伊莎贝拉·布莱斯,错失最佳女主角。

票房之外注重电影本质

在金爵论坛“改革开放与中国电影”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编的《201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正式发布,刚刚过去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创造200亿元的票房,超过北美同期的2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7亿元),创下了全球单一国家季度票房最高纪录,首次成为世界第一。

尽管电影市场表现出旺盛的活力,但是回顾过去一年,真正能走进观众内心的影片与庞大的电影市场相比仍然是凤毛麟角,在全球市场上没有形成真正可持续的影响力。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论坛中认为,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危机正在到来,整个电影行业正在透支市场对他们的信任。“如果一个电影公司不以生产好内容为目标的话,那就是在耍流氓。好电影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理由。”

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于冬认为,电影创作本身就是一条孤独的路,不能跟风做电影。中影总经理江平则表示,大家都有中国电影情结,有精神和情怀,在票房数据之外,年轻电影人和观众应该注重电影本质。就像老导演瓦尔达和怀斯曼在他们各自的纪录片新作里表达的生命态度:电影的本质是对人性和人类的关怀。

名导新作分量加码

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都是影迷们的饕餮盛宴,今年同样不例外。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参展及入围主竞赛单元的作品里,世界首映47部,国际首映24部,亚洲首映84部,中国首映118部。《蓝色的梦》《绿草如茵》《帽子戏法》《猫是要抱着的》《接吻的饺子》等国外电影都把首映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

名导新作的分量也是连年加码,《迦百农》《冷战》等戛纳佳作同来上海,是枝裕和更带着他的《小偷家族》一起现身,这还是“金棕榈”第一次第一时间落地上海。作为国内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今年在上海45家影院展映了500部左右的中外优秀影片。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一带一路”等重大主题也成为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新亮点,电影节特别设立了相关的“影展”和“海报展”,勾勒中国电影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脉络。

本报上海6月24日电

■侧写

资本热钱大势已去

上海电影节有点“冷”

随着金爵奖出炉,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闭幕。今年的电影节冷清了不少,连《建国大业》导演、《湄公河行动》制片人黄建新参加论坛时都感叹。奖项之外,明星走红毯一直都是各大电影节备受瞩目的环节,今年的上海电影节闭幕式也是星光略显黯淡。

一说到上海国际电影节,那就是影迷看电影、业内人士听论坛,明星们要走各种“之夜”的红毯,为影片宣传奔忙。

可是,今年从发布会到论坛,都没有足够的话题和有热度的关键词,也没有像以往那样有电影人奉献金句。只有金爵奖评委主席姜文及其剧组《邪不压正》撑场,他自带话题的争议性和影片本身的新鲜度,算是今年电影节最大的看点。

用某些专业电影人的话说,属于资本热钱的大势已去,在日渐趋于理性的电影从业者眼里,目前要做的正是,冷静、厚积薄发。至少在评奖上保持了一类电影节该有的先锋性,一如姜文在颁发最佳影片时的“文言文语”:(结果)肯定有人不满意,但这就是我们做的!

■金爵奖部分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再别天堂》(瑞士/蒙古)

评委会大奖:《阿拉姜色》(中国)

最佳导演:罗德里戈·巴里鲁索、塞巴斯蒂安·巴里鲁索《翻译家》(古巴/加拿大)

最佳男演员:泰伊·谢里丹《星期五的孩子》(美国)

最佳女演员:伊莎贝拉·布莱斯《塔杜萨克女孩》(加拿大)

最佳编剧:扎西达娃/松太加《阿拉姜色》(中国)

最佳摄影:杰夫·比尔曼《星期五的孩子》(美国)

艺术贡献奖:《食肉动物》(法国/比利时)

最佳纪录片:《漫长的季节》(荷兰)

最佳动画片:《朝花夕誓——于离别之朝束起约定之花》(日本)

新闻推荐

《燃烧》什么都靠自己琢磨的电影,就像在做阅读理解题,累!

最近几天,韩国电影《燃烧》简直成了爆款,各种解读,越说越玄,仿佛回到了中学时读鲁迅文章,连一个标点符号都别具深意。每当这个...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阿拉姜色》成最大惊喜)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