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更多
本报讯(记者韦薇 通讯员戴莎莎 实习生唐刘子珺)目前,治愈重型地中海贫血唯一的手段就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8月下旬,南宁两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帮助身患地中海贫血的两个孩子。他们以大爱,给孩子们送去健康成长的曙光。
8月下旬,来自南宁的志愿者黎女士成功捐献约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她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1902例、广西第410例、南宁市第155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一名地贫儿童送去健康成长的曙光。
2015年,目睹患白血病同事在没有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供者之前苦苦遭受病痛的折磨,黎女士感触良深,主动前往捐血屋要求加入中华骨髓库。2021年5月,黎女士接到南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知,有患者与她初步配型成功。顺利通过了再动员、高分辨检测配型和体检等流程的层层筛选,她完成了捐献前的所有准备工作。“我不愿再看到血液病患者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供者而继续忍受痛苦,我愿意为他们增添一份康复的希望。”淳朴的话语展现了黎女士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品质。
8月底,马先生在南宁成功捐献了200毫升左右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1894例、广西第411例、南宁市第156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一名年约10岁的地中海贫血患儿送去重获健康的曙光。
“80后”马先生在南宁工作多年,于2018年加入中华骨髓库以来,他一直希望自己能有机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帮助血液病患者。今年1月份,他接到中华骨髓库南宁工作站回访电话,以为自己和患者匹配上了还感到惊喜,当得知只是志愿者保留定期回访后他表示,只要自己的血样还留在骨髓库就能帮助别人。
今年5月份,他等来了和一名患者初步匹配成功的好消息。在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和体检环节后,马先生特意调整好工作,把8月份安排出来专门用于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前,马先生非常想了解患者的情况,但是基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双盲原则(供患不能见面、不能知晓对方的姓名联系方式等),工作人员只能告诉他与他匹配的患者是一名约10岁的小朋友。马先生感慨良多,他说这个孩子只比他的女儿和侄女大一些,他跟这个孩子之间的缘分很奇妙。“感谢中华骨髓库这样一个平台,也感谢红十字会和医护人员、志愿者们作出的努力”。
新闻推荐
9月起全国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推广应用城市扩大到218个 广西14个设区市都能办 车主一次办结少奔波
扫码看视频本报讯(记者周志英)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一直是市民关注的车驾管热点问题之一。记者从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