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对一些便民摊点、铺面存在非法行医卖药、非法发布药品医疗广告、夸大疗效等违法情形进行调查?(兴宁区检察院供图)
本报讯(记者韦薇通讯员谭建亮)一段时间以来,在安北下便民市场、官塘综合市场及周边一些便民摊点、铺面存在非法行医卖药、非法发布药品医疗广告、夸大疗效等情形。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积极推动政府出台长效监管机制。近日,公安、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多次对农贸市场联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果。
针对安北下便民市场、官塘综合市场及周边一些便民摊点、铺面存在非法行医卖药等情况,今年4月,兴宁区人民检察与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职能部门召开公益诉讼诉前磋商会,形成立即联合整治共识。
相关职能部门立即对上述农贸市场及周边进行多轮次集中打击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在联合整治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收缴一批违法产品,拆除了一批违法广告牌,对若干家问题摊点和铺面采取立案措施,引导多家摊点和铺面更换经营品种,非法行医卖药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违法人员仍利用流动摊点和出租屋难管理,以及行政处罚对非法行医卖药人员约束力差等特点,与执法人员玩起了“躲猫猫”,执法难度增大,打击难以起到强大持久的震慑作用。往往执法人员前脚刚走,违法人员后脚重新“营业”。而且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增大,非法行医卖药行为的隐蔽性越来越强,违法人员逃避监管的手段越来越多,行政执法的风险和难度越来越高。
因此,兴宁区人民检察院认为,治理非法行医卖药现象,仅仅依靠市场监管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力量很难根治,需要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由多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防止非法行医卖药乱象死灰复燃。
为了巩固整改效果,推动兴宁区政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兴宁区人民检察院向兴宁区政府提交了关于整治安北下市场和官塘综合市场非法行医卖药乱象的专题报告。6月,兴宁区政府召集检察、公安、市场监管、卫生健康、街道办等多个部门召开协调会,对非法行医卖药现象的治理进行专题研究。
8月,兴宁区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非法售药、非法行医联合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建立了非法行医卖药长效监管机制。
近段时间以来,在长效机制的作用下,公安、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农贸市场非法行医卖药的现象多次联合治理,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新闻推荐
西乡塘区金陵镇金陵村渔民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拆除网箱退渔还河,大力发展生态养殖 岸上“鳗”产业点燃金陵致富新希望
■本报记者卢丽婷通讯员马艳萍欧倩君黄以轮近年来,西乡塘区金陵镇金陵村党总支部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拓宽致富路子,立足优势,发...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