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澳大利亚新闻 > 正文

公益的“能”与“不能”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4-11-11 04:08   https://www.yybnet.net/

□吴来安

最近,两则公益广告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一是《文明旅游之熊猫篇》公益广告。广告讲的是大熊猫在澳大利亚旅游时旁若无人地在长椅上睡觉,随地乱扔垃圾,在树上刻字,随地小便,最后经过教育,其不文明行为得以改正,最终和当地居民和平相处,成为朋友。广告语“做一只好熊猫,做一名好游客”,意在告诫中国游客,去海外旅游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文明出游。另一则是安徽省六安市解放中路的路边最近悬挂了一系列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制作的公益广告,其中“埋儿奉母”引起了很多市民的争议。这个典故讲的是我国汉代一名叫郭巨的男子,为赡养老母亲,和妻子商议埋掉儿子的故事,广告所展现的就是郭巨和妻子正在挖坑埋儿的场面。

大熊猫作为北京亚运会和奥运会的吉祥物,俨然成了我国对外交往的和平动物大使,也是可爱、憨厚、温顺的象征。有网友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熊猫已经从一个单纯的动物,变成了各国民众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甚至在很多外国人眼里,熊猫已经成了中国、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和文明的象征。《文明旅游之熊猫篇》通过大熊猫来表现国外旅游时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让这种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和平可爱形象倒塌,可爱成了可恶,天使成了无赖,文明成了粗野,让人难以接受。”“埋儿奉母”公益广告则挑战了很多人的心理底线。

公益广告是时代文化的窗口,在当今精神文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亦不可低估。究竟要怎样创制才能满足公众的审美和兴趣?首先要讲“理”。一个画面,一个镜头,如果连道理都说不清楚,公众看过后不知道该广告要宣传什么,弘扬什么,又如何引导公众思维,实现公共利益?当然,“理”必须是公众都认可的“理”。如,公众认为大熊猫的各种不文明举动是暗喻所有中国人,有自贬之意,因而产生反感;大家都很赞同奉母,但无法接受埋儿。这两则公益广告从“理”上就无法让公众普遍接受,自然起不到公益的效用。

公益广告的创制还需讲“情”。无情不动人,说清了理,没有打动人心的表现,依旧不能引起公众注意。而“情”,不但包含有情感的“情”,也有国情的“情”。以“埋儿奉母”公益广告为例,广告创制者忽略了现代社会和古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能将“孝”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文明旅游之熊猫篇》也是如此,如能充分考虑到熊猫的中国文化符号之“情”,换一种表现形式,可能就不会让公众感觉心理上难以接受。

因此,有“理”有“情”的公益广告,才能让公众在欣赏后欣然接受广告信息,进而去自觉践行公益广告中所传播的美德及文明行为。2013年1月,七部委联合发文,倡导全国各类媒体积极制作和播出公益广告,为公益广告的传播提供了政策上的有力保障。因此,我们更应注重公益广告的质量,细致思考“能”与“不能”,创制出更多优秀的广告作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舆论支持。(据《光明日报》)

新闻推荐

枪手打头阵 孙杨来兜底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8月5日电(记者沈楠李铮)两位奥运首金得主联手冲击里约奥运首金,有人管这叫“双保险”,其实谈不上保险。不过中国队在开幕后第一个正式比赛日就收获金牌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因为我...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公益的“能”与“不能”)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