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6日对高盛公司提起民事诉讼,指控这家华尔街巨头在次级抵押贷款相关金融产品交易中涉嫌欺诈,导致投资者损失大约10亿美元。金融分析师认为,高盛遭起诉或许预示美国政府对这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尤其对金融衍生品等国际金融危机“祸源”加强监管。
被控欺诈
证交会向纽约曼哈顿联邦法院提起诉讼,针对高盛及高盛原副总裁法布里斯·图尔。
起诉书说,高盛2007年2月应美国大型对冲基金保尔森公司委托,推出一款基于次级抵押贷款的抵押债务债券,向多国银行、基金和保险企业等投资者推销。
保尔森公司看空美国抵押债务债券市场,向高盛支付大约1500万美元设计和营销费用,意在借做空抵押债务债券谋利。但高盛在向投资者推销时没有说明保尔森公司与这款金融产品有关,导致投资者在不足一年时间内损失大约10亿美元。
高盛在一份声明中否认涉嫌欺诈,称证交会指控“毫无根据”。按照高盛的说法,它“没有义务”向金融产品买卖双方交代对方身份。
声誉受损
高盛拥有超过140年历史,自称以“客户利益第一”为宗旨。这家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借助高风险投资等业务,即使受金融危机冲击仍保持颇佳赢利状况。然而,欺诈诉讼可能使高盛“可信赖”的声誉受损。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西蒙·约翰逊16日告诉美联社记者,诉讼“砸了高盛的牌子”。
高盛遭诉消息引发股票市场震荡。纽约证券交易所高盛股票价格当天下跌超过12%,创去年1月来最大日跌幅。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新闻推荐
据《证券时报》报道 由于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多为民营性质,自然人持股比例较高,资本市场的造富神话也成为市场津津乐道的话题。截至4月28日,2009年以来新上市的120家中小板公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