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在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反弹后,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增速回落至1.6%,当月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则结束了此前3个月的跌幅持续加深,-5.9%的跌幅与8月份持平。9月CPI与PPI一降一平之间,透露出哪些信息?
两大因素拉低CPI增速
专家认为,高基数与食品价格涨幅放缓是9月CPI同比涨幅回落的两大原因。
“去年9月CPI环比上涨0.5%,涨幅相对较高,抬高了今年9月的对比基数,致使同比涨幅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 师余秋梅分析说。
9月涨价因素中食品价格影响仍然最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智认为,尽管国庆 、中秋两节带动旅游等消费需求,但9月食品价格有涨有跌,尤其猪肉价格等涨势放缓,而非食品价格整体平稳,因此月度CPI涨幅有所回调。
9月份CPI环比上涨0.1%,涨幅较上月回调0.4个百分点,其中受 开学季 、服装换季影响,教育 、衣着价格贡献较大,而由于鲜果 、鲜菜供应充足,猪肉涨幅回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1%。
“三黑”行业降价因素集中
9月份,我国PPI环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5.9%,降幅与上月相同。
余秋梅表示,PPI环比降幅缩小,主要原因一是多数工业行业环比价格降幅缩小,其中,石油加工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 、煤炭开采和洗选价格降幅比上月分别缩小3.9、1.8和0.7个百分点;二是计算机 、通信 、文教等部分工业行业环比价格由降转升。 分行业看,9月份工业领域降价因素依然集中在煤炭 、石油 、黑色金属矿选业等“三黑”行业。
全年物价延续偏弱走势
截至9月份,我国PPI同比已连续43个月负增长,工业生产领域持续面临着一定的通缩压力。这其中既有传统领域产能过剩的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
2012至2014年,我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年均下降2%左右,今年1至8月份下降11.3%。其中,中国进口量较大的原油价格从去年100美元/左右跌到了目前50美元/以下。初步估算目前PPI降幅中约1/3是由于进口价格下跌导致的。
刘学智表示,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低位震荡,反弹动力不足。
居民消费价格方面,专家认为,近期猪价虽有所回调,但持续暴跌的概率不大。本轮猪价上涨中生猪存栏7月才开始增加,短期供给压力依然存在,而四季度为猪肉消费旺季,猪肉需求较二 、三季度更强。
专家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总需求依然偏弱,考虑到“猪周期”对物价的影响减弱,四季度CPI压力不大,2%的同比涨幅或许是年内高点,全年不会超过年初确定的3%的目标,这为宏观调控提供了较大的政策空间。
新闻推荐
A股这轮“秋抢”行情中,一批中小创个股的涨幅已经超过50%,随着获利盘增多,机构资金博弈开始加剧,9月份抄底的在撤,而前期没买的在买,市场或将进入剧烈震荡状态。不过,目前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