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讯今年一二线热点楼市普遍“行情清淡”,而部分三四线楼市市场较为活跃。笔者认为,这显然是因城施策产生的直接效果。
本轮调控显然吸取了以往楼市调控的经验和教训,采取了精准调控的方式。所谓精准调控,就是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由各地依据本地实际,采取不同的调控政策与手段。自然,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就会大大提升。更主要的,同类城市在房价问题上,如果出现较大差异,房价上涨偏快的城市就会面临较大压力,就会主动出台调控政策。也正因为实施了精准调控的方式,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也有了明显改变。目前来看,正是有了这些不同的调控政策,才使得楼市调控的针对性越来越强,热点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得到遏制。而去库存压力较大的三、四线城市,则会在一城一策政策下,出现相对平稳的现象,有的则市场比较火热。
当然,在实施精准调控的同时,如何防止炒房资金的“鱼群式”转移,也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种种迹象表明,炒房者并没有放弃炒房的想法,没有停止炒房行动,而银行依赖房地产市场的内在动力也比较强,配合炒房的概率比较大。所以实施精准调控,更需要对炒房资金的变动情况以及银行的“爱房”情结做出及时调整与优化,坚决遏制炒房行为和信贷变异现象。
应当说,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精准调控方式,效果已经显现,且针对性极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因城施策的手段更多的是行政手段,因此如何从行政手段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由阶段性调控转向长效化管理,建立楼市长效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楼市来说,唯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使市场真正稳定、让房价真正回归理性。而“购租并举”、“租售同权”等手段,无疑是推动楼市稳定与健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只有让市场由完全购买转身购租并举,让更多的人从买房转向租房,而住房租赁市场又非常规范,楼市的稳定和健康才不会有问题。
总体上讲,精准调控对楼市来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调控如何才能精准到位,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建立楼市调控的长效机制,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让行政调控手段逐步退出。对楼市来说,只有实现了“房价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目标,调控才算真正达到目的,楼市的长效机制才算真正建立。反之,如果楼市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市场也不会不稳定,房价也不会不回归理性。这就是规律,也是互动。
(万德龙报道)
新闻推荐
近日,工银瑞信打造了旗下第2只沪港深主题基金——工银瑞信沪港深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10月11日—11月7日期间发行。投资者可通过农业银行等代销渠道,或工银瑞信官网等直销渠道,进行认购。据了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