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美国301调查报告情况以及近来美国频频出台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中国多位制造业领域专家7日一致表示,301调查报告不实,不要误读《中国制造2025》,不要误判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决心。
回应
若有人挑事会坚决应战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6日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双方的财经官员并没有就经贸问题进行任何谈判,目前情况下,双方更不可能就此问题进行任何谈判。
高峰是在商务部当天召开的新闻吹风会上作出表示的。对于美方称考虑再对中国1000亿美元出口商品加征关税,高峰指出,美方行为十分无理,美方严重错判了形势,采取了极其错误的行动,这种行动的结果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美方称考虑再对中国1000亿美元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中方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将毫不犹豫、立刻进行大力度反击。
他说,这是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之间的一场斗争,是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之间的一场斗争。如果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受到威胁,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遭到破坏,整个世界经济复苏都会受到严重威胁。面临这样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坚决斗争。
针对有美方高官表示,中美双方正在就贸易冲突进行谈判。高峰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双方的财经官员并没有就经贸问题进行任何谈判。美方公布301调查报告及产品建议清单后,中方予以坚决回应;美方称考虑再对中国1000亿美元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中方进行了更加坚定的回应。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更不可能就此问题进行任何谈判。
高峰说,我们已经按照底线思维的方式,做好了应对美方进一步采取升级行动的准备,并已经拟定十分具体的反制措施。中国人的做事方式是,我们不会挑事,但如果有人挑事,我们会坚决应战。中国人办事历来是十分认真的,一定会说到做到。
驳斥
美国301调查报告不实
美国于近日公布301调查报告,认定中国使用合资要求、股比限制和其他限制强制或迫使美国企业转让技术,对美国企业的投资和活动施加了实质性的限制和干预等。这份调查结果引发业内专家抨击。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说,通过自主开发还是商业合作获得技术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中国政府没有限制性规定。“强制技术转让”纯属无稽之谈。
针对报告提出的中国对美国企业的投资和活动施加了实质性的限制和干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张雅林说,中国绝大多数一般制造业已实现全面开放。中国政府已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各部门、各地方出台排除、限制竞争政策进行制度性约束。
“在中外企业合资合作中,外资企业的综合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巨大的市场为其带来丰厚的收益,另一方面,外资企业由此纳入全球供应链体系,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全球竞争力。”张雅林说。
在走出去方面,专家认为,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是一种原则和方向上的引导,并没有所谓的资金支持。美国是世界上对外资审查非常严格的国家,而对中国的投资审查又是其中最严的,中国公司对美国公司及其资产进行投资和收购并不存在侵犯知识产权、影响美国安全。
“301调查报告体现了其强烈的单边主义思维,严重违背了国际贸易规则。”张雅林说。
借口
针对《中国制造2025》令人匪夷所思
专家认为,这份调查报告或明或暗指向《中国制造2025》,美国拟征税清单所列领域与《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重点领域基本重合,这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严重误读和歪曲。
“中国为顺应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趋势和自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而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却成为美国发起贸易争端的依据,令人匪夷所思。”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中国制造2025》本身并没有违背任何原则,只是美国为达到其遏制“中国制造”从大向强的转变寻求的借口而已。
面对新工业革命的浪潮,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纷纷推出自己的“再工业化战略”。中国作为工业大国,也在积极应对挑战,推进制造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是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重点,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产业规划。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说,《中国制造2025》坚持市场主导,无论是一些指标要求还是学界专家编制的目标,都不具有任何强制性,也没有与政府的相关政策、资金投入等挂钩。同样,中国政府必然以开放心态、创造开放环境来推进《中国制造2025》。
“如果这样一个规划也被当成贸易争端的依据,那么这种争端的实质就是想剥夺中国的发展权,一种赤裸裸的‘我可以、你不可以\’的单边霸权主义。”黄群慧说。
提醒
不要误判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决心
专家表示,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主要来自于创新投入的增加和综合竞争优势,不是由技术转让带来的。中国也将牢牢把握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核心,用一以贯之的信心和恒心务实创新。美方不要误判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决心。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熊梦说,中国在研发领域的高强度投入和产出、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等促使中国产业竞争力水平快速提高。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迈向新高度,消费市场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制造”也必将进入新阶段,加快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的产业,培育新动能,寻求价值链平衡。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基础材料和工艺的研发创新、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等,围绕自主创新,一系列布局正在展开;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创新投入等,人才、资金等各类要素也更多地向制造业聚集;通过广泛的国内外合作,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制造业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不断提高……
“中国制造业将直面新工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加快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的步伐,排除干扰,朝着制造强国这一目标坚定前进。”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说。综合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视觉中国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4月6日表示,如果美国经济继续保持现有增长势头,美联储进一步渐进加息有望推动实现充分就业并实现2%的通胀目标。鲍威尔当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