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前公布了对华“301调查”征税建议清单,涉及我约500亿美元出口。中方随即公布了对等措施。
贸易逆差一直是美国的“心头之痛”,美中贸易逆差更是美国多次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的重要原因。已经被算了几轮的中美贸易账中,还有哪些不能忽略的事实?这本看似不平衡的贸易账是否真的不公平?它折射出中美两国产业发展的路径,也是两国未来发展与合作的重要参考。
【数字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致逆差统计“虚高”
在贸易不平衡争端中,被反复提及的中美之间千亿美元量级的逆差因其巨大的体量,以及不同的计算结果,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据美方统计,2017年,美中贸易逆差的总额为3752亿美元,占中美货物贸易总量的47%;而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这一数字为2758亿美元;美中贸易逆差到底有多大?为何同一个数据出现不同版本?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罗奇说,中美经贸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同供应链扭曲有关。据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增值计算方法,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规模至少要减少三分之一。
在全球价值链时代,某一产品的生产过程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进行,传统的算法将全部顺差都统计在终端产品出口国头上,无法客观反映贸易失衡与价值分配。而增值算法,则能真正显示出一国在价值链中的获利情况。以苹果手机为例,按照2009年数字计算,一部在中国组装制造的苹果手机批发价为178.96美元,其中仅有6.5美元的价值是在中国产生的,其余都由美国设计商和韩国、日本等零部件供应商获得。也就是说,美国的贸易赤字可以分解为美国对日本和韩国等国的贸易赤字,如果将这部分剔除,当年美国对中国在苹果手机上的贸易赤字就从19亿美元减少到7300万美元。
长期以来,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低端位置,让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尽管实际获利有限,但账面数字却大大增加。据中方统计,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61%来自加工贸易。中国科学院的报告则显示,以增加值口径统计的中美贸易顺差,比以总值口径统计的中美贸易顺差降低44.4%。
贸易逆差的数字还掩盖了中美两国企业在对方国家子公司的销售差额。“贸易不是单纯的进口和出口,还要考虑跨国公司在当地的销售情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茉楠说。以汽车和手机为例,目前,美国通用汽车在华销售量高于其本土市场销售量,而中国目前使用的苹果手机是美国的两倍以上,这些都未能在美中贸易逆差统计中得以正确体现。据中国海关统计,外资企业进出口活动产生的中美贸易顺差占中美总贸易顺差的59%,由内资企业进出口活动产生的中美贸易顺差只占中美总贸易顺差的41%。张茉楠表示,如果扣除跨国公司关联交易,美国贸易逆差将下降2/3,对华逆差下降30%;扣除在华外资企业出口的因素,美国对华逆差将减少73%。
贸易逆差的统计中,美国统计的口径也存在问题。专家指出,美国笼统地将香港特区转口贸易部分计入中国,但实际上这里面还有其他经济体的贸易转口。而且美国对出口金额按离岸价格计算,进口金额按到岸价格计算,从而将装卸、运输和保险等费用的双倍数额计入美中贸易逆差,这些都是导致贸易逆差数字“虚高”的原因。
“美国贸易逆差的统计数据明显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屠新泉说,一国与一些国家是贸易逆差,与另外一些国家是贸易顺差,这是合乎逻辑的,总体贸易平衡才最重要。
【利益账】贸易“不平衡”不等于贸易“不公平”
美国经常挂在嘴边的“在贸易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常常成为其发起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借口和工具之一。然而,贸易不平衡并不等于贸易不公平。和中国做生意,美国真的吃亏了吗?
贸易顺差反映在中国,但利益顺差在美国。凭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地位,美国成为最大获益者。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出口主导产业的中国,是美国维持较低通胀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工工厂”。
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主要获利群体中不乏美资在华企业。拿苹果公司与代工企业获得的利润相比,2017财年,苹果营收约为2300亿美元,净利润为480多亿美元,其2017年4季度的毛利率高达37.9%;而作为苹果手机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代工企业,工厂主要位于中国境内的富士康集团同年实现营业收入3545亿元人民币,同期净利润仅有162亿元人民币,其通信网络设备业务的毛利率只有13.65%。
一方面,中国市场对美国企业敞开大门,美国品牌的汽车、手机、电脑等产品在中国随处可见,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却频频受阻。这样的不对等开放,是导致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美中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为美国创造了约260万个就业岗位,为美经济增长贡献了216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内生产总值的1.2%。随着中国民众购买力提升,预计到2026年,美对华货物和服务出口将增至3690亿美元,到2050年将增至5200亿美元。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美国人民。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使美国物价水平降低了1至1.5个百分点。中美贸易可帮助年平均收入为5.65万美元的典型美国家庭一年节省850美元以上。
“从全球价值链来看,特别是从中美贸易的整体格局来看,美国不仅没吃亏,还有些‘得了便宜卖乖\’。”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席李永说。如果美国使用单边贸易保护措施,“美国消费者将成为名符其实的输家”。
【新启示】贸易战背后是经济发展“赛道”的布局
业内人士指出,降低中美贸易顺差需要两国进一步从对外开放着手,开放和鼓励服务贸易,放开美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完善贸易自由化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
贸易为标,实业是本。实际上,中国的一些制造行业已经开始发力,基于厚实的产业基础,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不断升级的科技与制造能力,已大大降低了贸易对产业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
中国纺织服装业正在逐渐找到全球价值链新坐标,“走自己路”的模式和产业生态正在形成。不少服装企业负责人表示,得益于从面料到成衣的全产业链条布局,即使单一加工环节向周边国家转移,也不会对企业生产带来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看,贸易不平衡,恰恰会帮助我们自身产业升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陈大鹏说,对于集合上游研发、设计与优质制造能力的优秀供应商而言,中美贸易摩擦不会带来实质影响,反而会坚定升级的信心。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背后是两国经济结构差异和制造格局的博弈。曾经位于产业链中低端,充当“世界工厂”的中国,如今也在向制造强国蓄力迸发。以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正在走向全球前列。《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布局和制造规划擘画出迈向制造强国的路线图,更是给包括美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带来压力。
“今天的‘设限\’,是一场关于明天发展潜力的博弈。”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说,无论是美国国内减税、让制造业回流还是对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提高进口关税,在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方面发难设限,都反映出美国的隐忧。
“这是一场关于‘赛道\’的布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说,此轮贸易不平衡冲突,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些领域的差距,并坚定提早技术积累和产业布局的决心。
应对贸易战,最好的办法是练好内功。正如中方一直强调的,中国对外开放市场的决心和信心没有改变,而且更加坚定,不会因为外部的压力而改变自身的“航向”。
据新华社
美商界:贸易大棒无“保护”殃及美国自身利益
美国政府近来频频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违背全球化潮流和公平贸易原则,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谴责,更引发美国国内业界的强烈反对。美国农产品行业人士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无“保护”有“伤害”,殃及美国自身利益。
“不要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领域,发动一场错误的贸易战,既损人更不利己。”美国一位商界人士指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国应该摒弃“零和”游戏思维,以实现合作互利共赢。
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利弗莫尔谷,威迪酒庄的工作人员望着近5000箱葡萄酒忧心忡忡。这些酒原本计划运往中国,但被中国进口商紧急叫停,只能在库房里等待未知的命运。为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中国本周开始对包括葡萄酒在内的128种美国产品加征15%或25%的关税。
位于加州的葡萄酒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葡萄酒市场,预计将于202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过去十年,美国对中国的葡萄酒出口增长了450%。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海斯多费尔4月4日发表声明,呼吁特朗普政府以“建设性”姿态解决与中国的贸易摩擦,而不是靠“惩罚性”措施,以避免让美国豆农利益受到“灾难性影响”。
据新华社
中汽协:失去中国市场就是失去未来发展机遇
记者4月6日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针对近日中美贸易摩擦,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如果美国失去中国市场,将失去其在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先机。
董扬表示,近年来,中美在汽车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通用公司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开发新赛欧,并出口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合资产品出口到美国2017年有3万多辆;允许通用五菱的自主发展,在印尼用中国品牌直接投资建厂。中美汽车深化合作不仅覆盖中国市场,也为美国车企更好地打开了发展中国家市场。目前,通用汽车在华销量达400万辆,福特在2016年的销量达到93万辆,克莱斯勒在2016年的销量达15万辆。“如果没有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美国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将沦为二流公司。”董扬说。
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势必将影响美国汽车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全球汽车都已来到中国,美国汽车只占小部分,2017年美系汽车在华销量为303.95万辆,仅占市场份额的12.3%。”许海东说,美国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于德国、日本,美国进口整车和零部件的替代性都很强,贸易战的结果可能是美国损失中国巨大市场,将更有利于中国车企发展。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新加坡财政部长王瑞杰日前表示,全球化给各国民众带来巨大好处,东盟各国必须继续推进经济一体化,东盟将继续支持贸易、开放和全球化进程。东盟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6日在新加坡闭幕。王瑞杰在随后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