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江德斌
辛辣点评
9月15日,在尚未到开湖捕蟹之际,市场上已开始售卖贴牌的“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湖及周边区域,大到身为阳澄湖大闸蟹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的大企业,小到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声称自产自销的农家乐,甚至承包了蟹塘的蟹农,都参与到了假冒阳澄湖大闸蟹的利益链中。(据《新京报》9月25日报道)
9月21日,阳澄湖正式开湖捕蟹,可早在几天前,市场上就在公开售卖“阳澄湖大闸蟹”,显然这些都是“李鬼”。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阳澄湖大闸蟹真实产量为1600吨左右,市值约3亿元,但2017年阳澄湖大闸蟹的总营销额约为300亿元,据此推算,市场上99%的阳澄湖大闸蟹是冒牌货。据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预测,今年总产量约1300吨,真货更少,意味着“李鬼”可能会更多。
据商家所言,将外地蟹拿过来冒充阳澄湖大闸蟹乃是普遍做法。外地蟹打上“阳澄湖大闸蟹”的名号后,二级市场一只可卖12元到25元,知名品牌包装后售价则高达80多元,价格陡然翻了数倍乃至十几倍之多,暴利空间极具诱惑力。从媒体暗访的情况可知,阳澄湖及周边区域的商家,包括阳澄湖大闸蟹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都在公开销售假冒阳澄湖大闸蟹,且将真货掺在假货里卖。假作真时真亦假。在市场上充斥着“李鬼”时,想买到真货就如同中彩票一般,概率非常之低,纯粹就是在碰运气。
长期被假货困扰的阳澄湖大闸蟹市场,已逐渐走向畸形化发展,犹如一个“万花筒”,折射出各方畸变的思维,失去了本真,一味追求利润,甚至不惜全产业链互相串通,集体造假,欺骗广大消费者。如此做法,表面上看轻松获得了非法暴利,可这是建立在造假的“沙滩”上,根基非常脆弱,一旦消费者集体醒悟,不愿再为假货埋单,繁荣假象就会迅速崩塌,整个产业链亦将遭到毁灭性打击。
阳澄湖大闸蟹品牌来之不易,可毁掉却很容易,集体造假的做法,乃是在自毁长城,实不可取。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应壮士断腕,及时清理门户,把造假商家驱逐出去,对其它假冒行为也不能容忍,应依法发起维权行动,为阳澄湖大闸蟹正名。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亦要行动起来,高度重视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保护工作,不要让“李鬼”毁掉它。
新闻推荐
■躬罔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