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1日起,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百世五家快递企业启动快递“调节机制”,调节全国到上海地区的快递费用,具体费用调整幅度,由当地服务网点根据总部指导建议并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实施。而除中通外,其余几家均将各网点到达上海的快件派费上调0.5元/票。
这不是第一次在双十一前调价
早在2015年双11之前,三通一达等主要加盟制快递公司,就都曾下发过内部通知,将派送标准上调至2元/件。2017年10月初,中通快递也曾对外发布调整价格的通知,且公司希望派费能维持上调状态,双十一后暂不考虑下调。尽管双十一期间,包裹量会激增,但每年的春节也是快递的高峰期,价格也并未因此出现浮动,为何快递企业会在双十一前夕频频涨价?此轮涨价是否会成为常态?
对于此次调价,贯铄企业CEO、快递专家赵小敏表示,在2018年前三季度,就已经有快递企业出现了降价的情况,市场份额被挤压得很厉害,由于近年来包裹轻量化、自动化升级等因素影响,通达系企业的单票成本下降,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快递企业的利润和营收。“再加上快递企业网络的平衡性与网点间的压力与日俱增,快递员与收派网点间的矛盾已达到临界点。”
此次是快递价格战的局部回调?
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最新快递行业运行数据显示,8月行业单价为11.91元。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是13.4元,2014年是14.65元,2013年是15.69元,2012年是18.6元。
2018年上半年,通达系单票成本持续优化,其中,中通快递、韵达股份单票成本分别同比下降0.19元和0.18元,至1.03元和1.21元。今年8月,顺丰控股单票收入23.12元,同比下滑0.09%;申通快递单票收入3.19元,同比下滑0.31%;韵达股份单票收入1.58元,同比下滑17.69%。
对于这一现象,快递专家龚福照解释称,目前快递业严重依赖电商件,电商是靠规模获取利润的,对快递价格十分敏感。在电商增长放缓的趋势下,快递企业的利润会被持续挤压,快递企业涨价十分困难。“这次调价可以理解成是成本上涨的大背景下,价格战后的局部回调。”赵小敏称。成本上涨主要基于包装物料、运营、人力、车辆等成本的上涨。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称,快递利润已经被人力、物料、运营、车辆等成本削薄,一些区域的网点陷入零利润状态,快递费上涨是趋势。
对于为何上调到达上海地区快件派费?有关人士称,“先行在上海探索派费上调,是稳住大本营市场,”上海是快递业务量仅次于广州的国内第二大快递城市,也是通达系企业总部所在地,同时通达系在上海网络基本被直营化,利于调费政策的执行。
最后一公里争夺战
“快递涨价会成为未来几年的趋势,而最终还是会由消费者买单。”赵小敏称,尽管现在不太明显,但不久前,从快递柜开始收费也可窥探一二。假如用户每天收20件快递,那他要额外支付近20元的存放费,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伤害用户体验。作为加盟式快递企业,除了涨价之外,还需要强化集群的协同和升级。快递行业最大的特点是规模效应,如何利用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建立成本、服务壁垒形成正向循环,使行业由规模化向集中化阶段演进。
2018年7月,菜鸟以2.9亿美元收购“点我达”,将“点我达”纳入阿里体系,与“饿了么”在同城和社区方面达成互补状态。而在最后末端的解决方案中,如盒马、永辉、闪送等模式,用户体验程度相对苛刻,就要求网络反应速度足够快,平台方能在智能化方面形成联动,进而提升服务品质。
只不过依靠电商迅速崛起的三通一达,当电商红利期消退后,抓住最后一公里成为其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圆通、韵达、中通都纷纷入局即时配送领域。但是否能抓住用户,在用户体验方面精耕细作,既保证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出台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达系还需要新的探索空间。本报综合
■看点
多家一起涨价是否涉垄断?
2014年8月,曾发生过6家快递企业联手涨价被查的事件。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延来律师告诉记者,判断快递企业涨价是否构成垄断涨价,要看涨价是基于什么原因。张延来表示,如果是基于成本上升、需求过剩等市场原因涨价,是不违法的;如果没有合理原因,只是互相之间沟通一致,为了达到排除市场竞争的目的采取的一致涨价行动,涉嫌构成了垄断协议行为,将为反垄断法所禁止。“从目前快递市场的情况以及反垄断法的规定看,很难构成垄断行为。”赵小敏表示。
新闻推荐
中国人民银行7日决定,从10月15日起,下调部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