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数据产业正快速发展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即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并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
大数据价值创造的关键在于大数据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应用已经融入各行各业,利用好这些数据,不但能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而且能促进生产环节更加高效地配置资源,提高效率,促进产业升级。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
知识图谱成热门场景
未来,我国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发展将涉及机器学习、多学科融合、大规模应用开源技术等热点领域。
目前,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已步入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时期。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大数据管理专委会等单位编撰的《中国大数据应用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从大数据产业规模来看,预计未来3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增速有望保持在30%以上;从大数据产业分布看,我国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开始显现,出现了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中西部4个集聚发展区,各具发展特色。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继续成为大数据智能分析的核心技术,大数据预测和决策支持仍是主要应用。在学术上,深度分析扮演技术主角,推动整个大数据智能的应用。今后,深度学习将在图像分类、语音识别、问答系统等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并有望得到成功商业应用。
数据科学将带动多学科融合。随着社会的数字化程度逐步加深,更为宽泛、更为包容大数据的边界不断完善,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科在数据层面趋于一致,为类比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数据科学”的基础研究与成果将源源不断地注入技术研究和应用范畴中。
我国愈发重视数据安全,正加紧推动数据立法。目前,大数据带来的安全与隐私问题主要包括:有价值的大数据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大数据的过度滥用带来隐私、秘密和机密泄露等。而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仍缺乏较为统一的标准和规则,缺少完善的法律支撑,因而,从数据的流动、交易、安全应用等问题上进行立法规范和保障,将助力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互联网金融
与大数据应用深度发展
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规模已超过17.8万亿元。应用好大数据技术,可以极大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的广度以及深度。
产生海量的数据和大数据处理需求,是互联网金融的一大特点。大数据技术不仅提高互联网金融效率,还推动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创新。
据统计,当下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规模已经超过17.8万亿元。随着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监管科技持续提升,应用好大数据技术,可以极大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的广度以及深度,并帮助监管科技实施有效的举措和提升。展望未来,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应用深度融合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在风险管理领域,互联网金融正与大数据技术不断融合发展。金融的本质是风险管理,而海量的数据会加大潜在的风险等级,需要相应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发现和作出反应,将各类金融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2017年,我国大数据风险控制市场规模已达140亿元,发展潜力巨大。对此,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分析员李想表示,“目前,互联网龙头企业、创新类公司、产业类公司和IT类公司4类公司开始入场,互联网金融企业要抓住机遇,更好地运用大数据技术拓展业务”。
与此同时,大数据应用正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利器。未来,互联网金融将更加开放,当打破数据之间的隔断之后,会形成多元化的产品、技术、服务综合性平台,用大平台思维合作将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而此时,互联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风险规避需求同样会呈指数级增长。
新闻推荐
虽有央行降准利好护航,但受到国庆假期全球股市大跌影响,昨日A股早盘跳空低开,开盘后市场未现明显起色,反而持续下行,三大股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