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居民财富积累的过程中,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与日俱增。当股票、信托、基金、保险、P2P等投资理财方式陆续走到身边,人们的理财观念逐渐被激活。但是,在这十余年二十年的理财道路上,中国老百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富的保值增值,但也无意间踩到了大大小小的曝出风险的“坑”。如何在投资理财中注意寻找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产品,如何躲“坑”避风险,投资者还要注意前车之鉴。
据《经济观察报》
“第一个吃螃蟹”:栽跟头
胡蓉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自1973年参加工作,后与参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上海人陈雄相遇并结婚,俩人同在贵州的一个乡村学校授课,每个月领着12元的工资。1988年,胡蓉跟随陈雄回到上海的一所公立学校,每人每个月能拿到400多元工资。直到2007年退休,夫妻俩的工资已涨至每人3600多元。凭借多年的省吃俭用,夫妻二人已攒下可观的积蓄。
在如何将现有积蓄升值的问题上,胡蓉夫妇谨慎地选择了以银行储蓄为主,小部分放入股市的方式。至少在2007年以前,胡蓉家就一直持续着这样的理财习惯。
直到2007年,汇丰银行客户经理向陈雄推荐了一款境外理财的QDII产品,打破了这个家庭略显“单调”的理财方式。
高端和专业,这是陈雄对外资银行的印象,于是他果断“出了手”。在将持有的大部分股票变现后,陈雄在汇丰银行购入了5万欧元的QDII产品IPFD0030。在他内心的杠杆中,“赚”的概率似乎要大于“赔”。
IPFD0030全称为“代客境外理财之‘宝源环球欧元股票基金挂钩\’欧元产品”,委托管理期2年,2009年11月15日到期,产品募集的资金投资于英国汇丰银行发行并挂钩海外公募基金的结构性票据,挂钩基金为宝源环球欧元股票基金。陈雄其实根本没搞懂这款产品到底是什么,但出于对外资银行品牌和安全的认可,他还是购买了该产品。
但随后而来的金融海啸却将陈雄的美梦击碎。随着全球经济走弱,炙手可热的外资行理财产品光环渐失,高额亏损、风险判断失误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QDII产品更是遭遇大溃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11月底,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以及德意志银行等推出QDII开放式海外基金的外资行,产品在近一年内已是全线亏损,有42只基金的亏幅在50%以上。其中,八只基金的亏幅达到了7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集中出海的银行QDII 大幅亏损并非汇丰等外资行独有现象,多家内资大行也陷入同样的窘境。
胡蓉夫妇在迈出多元化理财步伐的路上,正儿八经地栽了一跟头。直到2012年,胡蓉夫妇都仍在懊悔当初不应该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此时,华夏银行上海分行某支行的业务员王娜,正面临着客户的电话“轰炸”,导火线系华夏银行的“飞单”事件。银行“飞单”,其实就是银行员工借助银行内部平台,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或非本行授权和达成委托销售关系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王娜回忆说,虽然银行“飞单”多半是个人行为,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银行的信誉,那个阶段自己的业务量明显下降,老客户对已投资产品则顾虑重重。
疯狂逐“金”:被套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老百姓都倾向于购买一定的黄金,作为整个家庭的避险资产,胡蓉陈雄夫妇也不例外。2000年,胡蓉以70多元/克的价格,购入价值2万元的金条。到2006年初,金价已经涨到了210元/克。尽管尝到了“甜头”,但胡蓉并没有加大在黄金方面的投资。此后,国际金价一路飙升,在2009年大涨逾50%后,2011年创历史最高价,短短10年暴涨了7倍多。
但并非所有人都像胡蓉那般“冷静”。2012年,买黄金就像买白菜,购买者毫不吝啬。2013年,“中国大妈”开始出手,疯狂购金,也因此一战成名。不过,就在“中国大妈”满心期待黄金大牛市的延续时,国际黄金价格却在当年经历了两次暴跌,此后便一路震荡下行。
本想要大赚一笔的“中国大妈”纷纷被套牢。据上海黄金交易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黄金的成交主要集中在4月22日至4月26日,当周黄金加权平均价为每克292.01元,是“中国大妈”疯狂购金的成本线。这也意味着,刨去买入和卖出的每克12元手续费,只有当金价超过304元/克,“中国大妈”才算真正解套。“抢金潮”给中国的黄金购买者上了生动的一课。而此时的胡蓉夫妇,却因儿子陈文误入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泛亚”)投资骗局,十分苦恼。
2014年,在泛亚危机爆发前,27岁的陈文生活得颇为惬意:外企工作,月薪过万,在上海拥有一套价值300万元的房子(按当时市价计算)。
有一次,朋友向陈文极力推荐的是一款名为“日金宝”的活期理财产品,其委托方为有色金属货物的购买方,受托方则是日金宝投资者。“13.68%的年化收益率、保本保息且资金随进随出,还有地方政府背书所带来的安全性保证,当时觉得不投可能会吃亏。”为了验证是否如朋友口中所说,陈文先投入了5万元,确定每天都有相应利息,且资金能随进随出后,又追加了80万元的投资额。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号称全球最大稀有金属交易所却陷入了兑付危机。2015年7月,投资者存放在泛金所账户的个人资金遭到“冻结”。2015年12月22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发布通报称,泛亚在经营活动中涉嫌违法犯罪问题,公安机关已依法立案侦查。
泛亚事件最终涉及20多个省份,22万投资者的430亿元资金,至今这部分资金仍然追讨无门。值得注意的是,在22万泛亚投资者中,像陈文这样的白领不在少数,甚至包括银行行长、律师、医生等人群。
而此时,与陈文一样感受到跟风与贪婪带来恶果的,还有“互联网金融”平台e租宝的投资人。2015年12月8日晚间,新华社发文称e租宝涉嫌违法经营活动,正接受有关部门调查。后经警方初步查明,“e租宝”在一年半时间内,非法吸收资金500余亿元,涉及31个省市区的约90万名投资人。
“别为了金子靠近悬崖”
在距离上海1800多公里之外的贵州,胡蓉的妹妹胡莉及家人定居在此,两个家庭虽然在财富管理上有着不同的观念,但却陷入了几乎同样的困局。
2015年,胡莉在朋友推荐下,尝试进行P2P网贷投资。虽然她并不知道什么是网贷,但依然“跟风”出手了,对象是此后位列“民间四大高返平台”(其他三个为联璧金融、钱宝网,以及雅堂金融,均已曝出风险)的P2P平台唐小僧。
根据唐小僧的一份产品宣传资料,16天期的新手标起投金额为1000元,预期年化收益率却达到了12.8%,其推出的灵活投和定期投共计13个产品中,只有两款预期年化收益率低于6.5%,最高可达10.6%。
按照这个收益率,唐小僧其实在网贷行业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但唐小僧真正吸引“胡莉们”的地方在于其市场推广手段,返现之高令人咋舌:在“邀请送活动”中,用户邀请的好友投资一万,两人则平分现金300元;“签到活动”中,每天签到可领取0.88元,如果用其购买10天期的标的,年化可以达到37%,复投收益甚至可以达到44%。为了拿到更多的奖励,胡莉开始鼓动周围的人进行投资。然而,今年端午节,上海警方发布的一则消息让胡莉彻底懵了。按照警方所说,唐小僧或涉非法集资,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与此同时,唐小僧母公司资邦(上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资邦控股”)已被查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7月底,现存正常运营的P2P平台仅有1645家,而出现问题平台就有4740家,占比高达74%。目前来看,问题平台主要涉及三类情况:自融自保、短期诈骗或庞氏骗局。
在经历了一次次血泪之后,“胡莉们”愈发谨慎,甚至开始回归银行储蓄。“胡莉们”接下来应该如何防“踩坑”,避风险?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此前说的一番话或可参考:对于非法投资机构,人民群众应该意识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新闻推荐
10月7日,央行宣布,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