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如何更好地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成为摆在不少机构和企业面前的难题。对此,专家指出,在开放合作的背景下,跨境投资仍存在丰富的机遇,需要重视民间的商业合作,相关机构应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好平台。
“大部分国际产业合作投资的机会来源于民间的商业性合作,国际合作融资方式还有很多新的尝试空间。”在日前闭幕的中投论坛2018暨国际产业合作及双向投资CEO峰会上,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表示,市场融资是“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的重要资金来源,在加强国家间的互动时要创新思维,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相比政府财政投入,民间资本更加市场化和灵活,利用效率高,也更有创新空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主动“走出去”,很多国外企业也在寻求与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合作,将自身的技术、品牌、渠道等与中国消费市场相结合。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王建宙表示,众多的上市公司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很重视开展国际产业合作,他们既接受各种外来投资,也积极开拓了跨境投资。
在民间资本的广泛参与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459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820.2亿美元,同比增长5.1%。同时,今年1月至9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5922家,同比增长了95.1%。实际吸收外资979.6亿美元,同比增长6.4%。
王建宙认为:中国上市公司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会与国外企业更积极地开展产业合作,拓宽合作范围。
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认为,海外企业和中国企业优势互补,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我国消费转型和产业升级空间巨大,发达国家与我国进行产业对接,可共同推动新产业发展,挖掘新投资机会。“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等第三方市场发展潜力大,发达国家与我国合作,可开拓新的需求,改善要素资源配置,增强全球短期增长动能和长期增长潜力。
为此,专家表示,应积极搭建跨境投资平台,进一步促进中国产业界、金融界与国际对接,形成国际产业合作与双向投资的有效互动,创造新的投资机遇。
新闻推荐
“这次到北京来,我们也在跟中国监管当局保持沟通,重点讨论下一步怎么做,A股在政策方面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更加完善。”富时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