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箐旎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6月份(截至6月27日)的定期存款利率中,6个月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略有上涨。相比之下,5月份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均值比4月份均继续上涨,且当时已经连续3个月上涨,各期限利率均达到了2018年以来最高值。其中,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依旧涨幅最高,环比4月份上涨了1.7个基点,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1.3个基点。至于2年期和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分别同比上涨了13个基点和12.5个基点。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为何不断上涨?未来趋势如何?
各类银行之间差别较大
有观点认为,定期存款利率不断上涨,尤其是长期定期存款利率大幅上升,反映出银行对核心稳定负债的渴求。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这样的判断是片面的。因为上述现象只反映了部分银行对流动性的关注,但也不是存款缺乏。在曾刚看来,不同银行之间的定价差异是存在的,但不是行业普遍现象,相对而言,部分中小银行负债压力可能会大一些。
曾刚强调,中小银行之间的差异很大,不能一概而论。其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以零售为主的股份行,存款是比较充裕的。目前,大多数农商行的压力来源并非“揽储”,而是储蓄增速快于贷款资产增速。“相对而言,城商行的流动性压力目前会大一些。对这类银行来说,的确需要提升核心存款占比,平衡同业存款。”
从数据上看也是同样的情况,据统计,5月份城商行和大型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最高,其中3个月、6个月、1年和5年期利率城商行最高;2年和3年期利率大型商业银行最高。
股份制银行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最低,农商行次之。其中,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都在储蓄存款利率上“垫底”。
短期干扰因素仍是主导
“总体而言,居民投资理财意识不断增强,不同形式的理财产品促使储蓄被分流,出现了‘存款理财化’现象。此外,在高房价下,近年来居民购房支出增加较多,也影响了储蓄存款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储蓄率长期以来偏高,存款增速下降也会因过往基数较高而显得比较明显。”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居民消费观念在改变,年轻人很少存钱,并存在一定的超前消费、负债消费,也会影响存款增长速度。
董希淼表示,从近期因素看,受包商银行被接管等事件影响,中小银行同业负债受到较大影响(同业存单发行较慢,同业存款减少),中小银行加大了对稳定的核心存款吸收力度,可能也推动了定期存款利率上升。此外,近期定期存款利率上升也有年中资金安排等季节性因素。
与此同时,从监管因素看,监管部门加大对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整治,将会推动超过11万亿元的结构性存款转型。5月中旬,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排查结构性存款。排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性存款不真实,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
“大量假结构性存款产品将逐步得到压缩,部分可能以较高利率的定期存款形式出现。”董希淼说,随着监管部门加大对中小银行流动性定向支持和年中因素消退,定期存款利率上升势头将趋于平缓。但对中小银行而言,减少对同业负债的依赖,加大吸收核心存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挑战。
存款利率有望回归稳定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银行业资金还是很充裕的,大部分银行的苦恼是在资产端而不是负债端。银行存款利率上行只是短期调整,不是长期趋势。实际上,从6月份初步统计数据看,已可发现端倪。数据显示,6月份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除了6个月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略有上涨外,偏长期定期存款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从长远来看,随着市场流动性扰动因素逐渐平复、信心恢复,以及央行流动性支持,市场会回复到稳定状态。”在曾刚看来,无论是银行存款,还是银行理财产品利率,都没有上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专家表示,对部分中小银行而言,减少对同业负债的依赖,加大吸收核心存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监管和银行应该采取切实措施,持续加以改进和努力。
新闻推荐
近日,央行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移动支付业务量增长较快,第一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111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