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网络订餐平台纷纷向入驻商家发放食品安全封签,以解决平台、监管、消费者都比较关注的配送环节的痛点,保障外卖餐品在配送环节中的安全。
近年来,得益于互联网技术进步,网络订餐发展势头迅猛,成为餐饮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数据显示,到去年底,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06亿人,较上年增长18.2%,使用比例达49%。但同时,由于网络餐饮服务产业链条长、环节多,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随之增加。从近期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结果和媒体相关报道来看,外卖市场仍然存在网络订餐平台对入驻商户审查把关不严,部分入网商家无证、套证或使用假证经营,餐食加工制作场所条件恶劣以及配送不规范等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对餐饮业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互联网外卖行业同样适用这个规则。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让各个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聚焦共治共享、线上线下联动,推动生产经营者自觉履行主体责任、政府部门依法加强监管、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形成各方各尽其责、齐抓共管、合力共治的工作格局,促进整个外卖行业的良性发展。
网络订餐平台一头连着商家、一头连着消费者,守护食品安全责无旁贷。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充分发挥“以网管网”优势,严格落实审核和监管责任,主动采取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努力为外卖食品上好“安全锁”、系好“安全带”,确保食物安全卫生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作为食品生产者,入驻商家是确保外卖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诚信自律,不仅在源头上抓好食材安全,还应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确保生产经营过程持续合规。同时,做好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管理,提升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水平,让广大消费者“点得放心,吃得安心”。消费者也应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尽量选购有品牌的外卖,另一方面遇到不安全的食品要勇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给“黑心”外卖可乘之机。
保障互联网餐饮安全,必须实施严格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要聚焦外卖全产业链,实施全链条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着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则与机制,督促平台、商家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加快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食品安全问题坚持“零容忍”,严惩重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新闻推荐
包商银行被接管后,金融市场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中小金融机构融资一度受阻。在过去一个多月里,金融市场的调整和适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