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财经 > 正文

隐私“裸奔”我们的隐私安全将何去何从?

来源:消费质量报 2019-07-16 06:31   https://www.yybnet.net/

消费质量报社舆情监测中心利用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单位网站和微博的观察,以及对各大社交网站、论坛的监测,依据事件新闻转载量、微博微信转发和评论数等数据,监测出一周以来关注度较高的消费质量热点事件。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王昱实习生王钰

舆情回顾

7月11日,由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部门成立的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公布《关于10款App存在无隐私政策等问题的通报》,通报了30款违反《网络安全法》要求的App。

在被通报的App中,中国银行手机银行、春雨医生、魔漫相机、淘粉吧、当当云阅读、我爱我家、爱鲜蜂、北京预约挂号、韵达快递、北京交通等10款App;天天酷跑、探探、猎豹安全大师、人人、全能相机等20款App均违反了《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的要求,无隐私政策及要求用户一次性同意开启多个可收集个人信息权限,不同意则无法安装使用。

根据《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受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委托,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成立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对用户数量大、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App隐私政策和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舆情背景

自2018年12月以来,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涉黄涉赌、恶意程序、违规游戏、不良学习类移动App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共关停下架违法违规App33638款,拦截恶意网站链接234万余个,社交平台清理低俗不良信息2474万余条、封禁违规账号364万余个。

今年3月,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数据安全策略与标准,要求依法合规采集、应用数据,依法保护客户隐私,划分数据安全等级”。

5月,国家网信办就《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网络运营者不得强迫、误导个人信息主体同意其收集个人信息。

7月4日,工信部表示,深化App违法违规专项治理,持续推进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行动,通过集中开展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督促基础电信企业和重点互联网企业强化网络数据安全全流程管理,及时整改消除重大数据泄露、滥用等安全隐患。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要求,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

相关搜索

截至7月15日17:00,搜索关键词“30款APP因隐私问题被通报”,百度找到相关结果约48.3万个,找到相关资讯约22.8万篇;新浪微博找到相关结果约32万个;腾讯微信找到相关文章667篇。

各界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我国金融科技领域已走在了全球前列,但现在最担心信息安全问题。技术革新的同时往往与风险相伴而行,下一步须把信息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而信息安全的前提是技术安全以及技术成型问题。

人民银行参事室副巡视员、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韶华: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必须保护个人信息,但保护的重点应是个人敏感信息,要对个人信息进行脱敏和去标识化,禁止侵害个人隐私。

网友声音

@极目:不给权限不让用,这是最气的!

@轻敲棋子慢品茶:以安全为由索取非必要隐私信息就是耍流氓,以共享为幌子倒卖个人隐私信息就是流氓中的流氓。

@陈情:来个App大审查,打击一切窃取用户隐私信息的App移动软件。

舆情分析

数据隐私及安全一直是手机用户揪心的问题。智能手机的进步,伴随的是各类App的衍生,最常见的便是App使用前不同意授权,许多功能就无法使用,而同意授权后,很快便会收到骚扰短信或者电话。这些情况,用户在没有使用前根本无法辨别,等知道后却为时已晚。这种App行业乱象,令许多用户苦不堪言。

随着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隐私“裸奔”问题也愈发突出。在金融领域,也加大了人们对加强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关注。然而,不少人士认为,目前数字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个人隐私容易泄露,个人信息、数据保护等方面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今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针对目前存在的App强制性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但如今的App网络运营者经常以默认授权、功能捆绑等形式强迫、误导个人信息主体同意其收集个人信息,让使用App的人群防不胜防。

网络生态治理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一方面,公众要懂得如何维权;另一方面,公众要看清保密、授权协议等,提高鉴别虚假信息的能力。在保护好自己隐私权限的同时,也要随时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提高警惕,做到人人谨慎。在这个网络纵横的时代,针对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这一重灾区,保护个人隐私安全的问题治理迫在眉睫。

新闻推荐

70个大中城市6月份房价出炉 西安新房价格环比涨幅回落

本报讯(记者王昕实行生张诗茹)6月西安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1.7%,涨幅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隐私“裸奔”我们的隐私安全将何去何从?)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