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要:居住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农场上的农场主罗德尼·西林,与父亲一起经营了一块约为7900亩的田地。农场只有这父子二人,没有雇用任何工人,即便在最忙碌的时节,西林也只需要农场上那一套智能农业机械设备和一台平板电脑就可以轻松高效地完成整个农场的所有工作。他不是唯一一个这样管理农场的人,在美国,像西林这样的农场主越来越多。
如今,善于创新的以色列,不但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让靠天收变为可控制,而且每年吸引全球大量的农业技术专家前去学习参观。
5G时代的智能农业,将万物互联和大数据应用于现代化的农业当中,有望在更大程度上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届时,人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对荒地和土地资源贫瘠的地区进行系统分析,有效将这些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利用对气候条件的精准分析,定制出针对某一块土地的开发利用计划,从而实现农业增产。
农业生产工厂化
如今,充分利用大数据,大规模种植农作物成为一种趋势。在科技的助力下,土地可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以后的农业将采用工厂化运作。实际上,目前以色列的农业产业化已经具备生产工厂化的雏形。
美国的农业十分发达,是农业强国,该国对农业数据的开放时间较早,也比较注重收集农业数据。可以想象,一旦进入5G时代,美国势必将致力于利用大数据对天气、土壤、种子、化肥、作物药剂等进行系统化处理,建立统一模型,并将这套系统提供给农民和供应商,实现信息互通、流程扁平化、农产品产量和利润最大化。此外,农业机械制造商也会成为整个新的农业产业链的一部分。随着5G时代的万物互联成熟运营,气象站、贸易商、技术商以及相关合作伙伴也会加入到整个农业发展的价值链,互通信息,实现智能工厂化精准农业。
当然,不仅美国会运用这样全新的农业运作模式,其他各个国家都会积极利用大数据探索智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只不过得益于异常发达的高科技,美国的智能农业走得比其他国家更早一点:相关农业数据公司纷纷成立,包括精密播种公司的硬件和软件、气候集团的气象数据分析产品、智慧农场公司的SaaS预测数据系统、FarmLogs公司开发的历史气象数据定位等。而成立于1901年的孟山都公司,对未来数据与农业结合的前景十分看好,已经收购多家数据分析机构,力图在农业领域继续保持优势。
随着智能农业设备的出现、数据农业分析产业的兴起,现代化手段让未来的农业能像工业一样运作,轻松实现规模化经营。而当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都得到实时监控后,农产品、粮食和食品的安全体系也会被重新建构。
粮食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因为关系到民众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一直是世界各国最为关心的问题。尤其在中国,近年来三聚氰胺奶粉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后,引发民众恐慌,涉事企业也遭遇灭顶之灾。未来的5G时代,在智能农业、智能物联和智能物流等大数据流的监控下,粮食安全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提出采用大数据方法来支持食品安全决策,并建立食品安全平台Foscollab,对不同学科、不同企业包括农业、食品和公共卫生指数的数据进行整合。未来,在大数据运作成熟时期,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在线数据库、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和社交媒体等手段进行食品安全的数据收集。在移动通信进入到5G网络以后,智能手机将有望具备食品感应监测功能,并将生产记录同步到计算机和官方食品数据中心,从而将食品安全置于全民监督之下,形成良性监管。
大数据应用于粮食安全体系,除了数据采集和储存,还能利用可视化工具提供图片和进行位置关联,甚至在初期进行环境因素信息分析时,就能预测出病原体和污染源,将不安全因素提前排除。不仅如此,通过大数据的检测功能,还能应对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2011年,德国发生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事件,这些细菌的存在信息在不同地区被及时收集到,专业的检测人员利用这些数据,通过检测每个家庭来筛选二级感染,迅速提供预防措施,最终阻止了事件的恶化。
在智能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食品安全与数据产生关联,粮食安全体系将变得更加完善。人们很有可能在购买某个食品和食材时,就可以通过手机感应在屏幕上看到该产品非常详细的安全监测数据库,不但方便快捷,数据还会是实时更新的。
第三章
后5G时代的人类社会
5G加速万物互联网落地
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文明,让信息可以分享,帮助猿进化成为人类。
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发明,让信息可以记录,是人类文明出现的标志。
第三次信息革命:纸和印刷术的文明,让信息可以较低成本进行远距离传输。
第四次信息革命:无线电的发明,让信息可以进行远距离实时传输,是近代历史上影响政治、军事、文化的重要标志。
第五次信息革命:电视的发明,让信息可以进行远距离实时多媒体传输,从此信息带上温度、富有感情。电视是近百年来影响人类社会的重要信息平台,它的发明是人类文化、娱乐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六次信息革命:互联网的发明,让信息可以进行远距离实时多媒体双向交互传输,开启了人类信息传输的伟大革命。互联网的出现,使媒体、娱乐、社会管理都受到巨大挑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重构了人类社会。
今天,传统互联网已经接近完成历史使命,它的基本精神已经无法涵盖互联网的未来,它的网络结构、技术能力也无法适应一个有更高需求的未来。
互联网最初的基本理念是让信息高速度、无障碍、自由地传输,互联网上承载的基本信息就是文字信息。自由、开放、共享成为传统互联网的精神内核。在互联网诞生之初,有一条被广为传播甚至奉为基本信条的名言:“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那时,上网还不需要实名,惊世骇俗的言论不受管理,这是互联网的基本价值取向。
下期看点:未来第七次信息革命是什么?这个问题如今已经摆在人类的面前。第七次信息革命,人类要从传输时代走向感应时代。下一次信息革命人类还需要什么?很显然,是在很好地解决信息传输的情况下,延展人类的器官,让感应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未知世界,同时把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加工,成为大数据,并且不断通过智能学习,最后形成服务。
新闻推荐
《工人日报》近日报道,正值租房旺季,有租户在租房合同即将到期之时接到中介电话,称公司出新规,8月1日后续签要交中介费。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