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财经 > 正文

对售卖求职者简历须“全链条打击”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9-09-23 01:22   https://www.yybnet.net/

何勇海

刚大学毕业不久的郭钰急于找工作,在网上向几家公司投递了简历,求职意向是“美术指导、广告设计”,之后竟频繁接到陌生电话和短信,提供的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职位。现实中,不少年轻求职者也和郭钰一样掉进了信息泄露“陷阱”。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网上简历售卖市场十分活跃,已形成“一条龙”产业。(9月21日中新网)

无论“内鬼”还是“外鬼”,售卖网络求职者简历,都是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侵犯了求职者的隐私权;如果求职者因此接到骚扰短信或电话,个人生活安宁被侵扰,则构成隐私权的二次侵犯;如果求职者因此遭遇电话诈骗,就可能蒙受财产甚至人身损失。

刑法早就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从简历售卖“一条龙”看,打击对象不仅包括简历买卖双方,还包括产业链上的伪造营业执照和账号的不法分子,开发出售招聘帖刷新软件以及“简历提取器”等方面的不法分子。

还要追究求职平台的连带法律责任。平台应当承担数据安全保障义务,保障求职者信息安全,如果求职者简历等信息有所泄露,平台则构成间接侵权,要承担间接责任。同时,对入驻平台的招聘企业进行严格资格审查,同样是求职平台必须履行的重要义务。如果是平台内部人员拿求职者简历做非法交易,则涉及管理不严,也当为此付出代价。

总之,求职者简历被当作商品层层加价交易,关乎求职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应当对这个非法买卖的全链条加大打击力度,切实维护求职者的正当权益。求职者个人在觉察简历被售卖然后收到多种信息和电话后,要收集证据线索,向公安、市场监管、互联网管理、消协等相关部门与机构投诉举报,甚至有必要委托律师,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新闻推荐

向重点企业派驻政府事务代表,关于保姆式服务的几点担忧

文|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为了推动制造业发展,杭州市政府向阿里巴巴、娃哈哈等...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对售卖求职者简历须“全链条打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