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财经 > 正文

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花钱不是物有所值 “知识付费”渐趋理性

来源:兰州晚报 2019-09-30 06:30   https://www.yybnet.net/

“知识付费”是用户付费购买知识服务,通过碎片化的学习,降低获取知识的时间成本,从而快速获得一门知识或技巧的学习方式。

从2016年的知识付费元年,到2018年的喜马拉雅“123狂欢节”内容消费总额超过4.35亿元,知识付费一路高歌猛进。花钱“买知识”成为时下流行的消费方式。然而,许多用户渐渐发现,冲动之下购买的知识付费产品未必管用。

知识付费热潮降温

“90后”北京白领何利是知识付费产品的忠实用户。2017年4月,尚未毕业的何利花费199元购买了一款求职类课程,这是她的第一次知识付费经历。两年多来,从英语学习到面试经验,再到电影赏析、非虚构写作等不同领域,何利在各个知识付费平台上花费不少。

近一年来,走入职场的何利逐渐意识到了问题。“我发现一些付费课程脱离实际生活和工作需要,‘鸡汤味’太浓,就渐渐放弃了,还有一些根本没有打开过。”何利告诉记者,“囤下太多学不完或没有用的知识,反而会让人更焦虑。”

今年5月,知识付费平台“得到”的第一个订阅专栏产品“李翔知识内参”团队宣布解散,引发业界关注。该产品作为平台明星产品,曾创造出上线1天销量过万的突出成绩。它的悄然退场被不少人视为近来知识付费大潮消退的一个注脚。

知识付费行业停下疯狂扩张的脚步、进入“冷静期”已是不争的事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的《2018年知识付费研究报告》显示,用户复购率下降和使用时长缩水已造成行业营收开始下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用户对知识付费产品有了更加理性的选择,主播资源、版权资源和用户资源向头部平台加速集中。

用户期待“物有所值”

“有实际需要的人还是会购买知识付费产品。”何利表示。从这一角度理解,知识付费适度“退烧”对行业而言并非坏事,通过大浪淘沙,会留下一批有明确需求、稳定消费能力和理性判断能力的用户。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以内容为主要支撑的知识付费,却因内容质量的参差不齐,成为用户流失的症结所在。有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知识提供者并无分类从业标准,“人人皆为师”降低了知识提供者的门槛,造成付费知识质量泥沙俱下。花钱买来的“知识”,如果不是物有所值,用户黏性自然会受到影响。

付费知识的“含金量”是关键

知识付费行业处在瓶颈期,但并不意味着其在走下坡路。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2.92亿人,预计2019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将达3.87亿人。艾瑞咨询预计,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元,而在2017年,行业规模仅约49.1亿元。

目前来看,无论是用户的需求,还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依然为知识付费行业提供了蓬勃发展的沃土。回归内容,成为知识付费平台的必然选择。《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预测,知识付费情感鸡汤类内容的热度将逐渐削弱,专业化、实用性强的内容将成为市场主流。据人民网

新闻推荐

三季报出炉 业绩浪一触即发

沪市、科创板三季报时间表相继出炉。具体来看,上交所公司三季报预约披露中,格力地产、九华旅游将于10月15日率先披露,贵州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花钱不是物有所值 “知识付费”渐趋理性)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