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耗时两年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2019)(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办法》从健康保险定义分类、产品监管、销售经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修订。按照《办法》,今后保障期限超过一年的长期健康险费率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这给经营长期健康保险的保险公司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推动健康险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并为消费者提供灵活的长期医疗健康保障。
医疗意外险
纳入健康险范畴
作为本次修订的亮点之一,《办法》在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等原有基础上,将医疗意外保险纳入健康保险的范畴。
由于个体差异、疾病复杂性以及医疗技术局限性等因素,同样的医疗行为对不同病人可能有不同的医疗结果,医疗意外险应运而生。按照医疗意外险的设计初衷,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开责任归属的难题。对于医疗事故而言,归责于医护人员的部分由医院“买单”,反之则是患者自行承担。然而,医疗问题难免会遇到不易区分或归责的情况,此时医疗意外险就能发挥相应的保障作用。
医疗意外险之前属于意外险范畴,此次将医疗意外险归集到健康险内,业内人士认为《办法》修订之后,该险种的市场蛋糕没有变大,而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
长期险费率可调整
按照原《办法》的规定,可进行费率调整的仅有短期健康险产品,而长期健康保险(通常保险期限超过一年)却面临缺乏费率调整政策支持、市场开发缓慢的窘境。业内人士指出,过去长期险由于费率固定,在面临医疗通胀、医疗技术进步导致费用增加时,保险公司往往只有选择停售保险产品以应对费用上涨风险。而今后,长期险的费率可调整,使续保产品形态与国际健康保险接轨,给经营长期健康保险的保险公司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推动健康险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并为消费者提供灵活的长期医疗健康保障。长期险费率的可调整,一方面有助于险种创新,但对保险公司而言,如何把握市场利润与风险控制的平衡点,这也是不小的挑战。
健康管理C位出道
根据《办法》,保险公司可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健康管理的内容首次在《办法》中作为专门章节出现,并明确将健康管理费用在定价中的占比由支出类10%和咨询类2%统一提升到20%。除此之外,对于超出20%限额的服务也可单独定价,在合同中明示健康管理服务价格。
健康保险+健康管理被首次并列提及,对保险公司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机遇,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缺乏相应的健康管理经验,需要与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配合,但具体的探索形式,例如合理用药等,还需要行业的更多实践。据悉,办法出台后,银保监会后续还将完善相关配套细则,使得办法中的新政真正落地。
本报记者 张娅娜
新闻推荐
近日,首只获批募集注册最短持有期债券型基金——中银恒裕9个月持有期债基启动发行。这类基金兼顾了传统定开中短债基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