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伦敦5月6日电 伦敦大学学院6日发布的一项研究说,科学家对新冠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这种病毒在2019年年底可能已在全球广泛传播。
由该校学者领衔的团队分析了来自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超过7500个病毒基因组数据。研究人员确认了病毒基因组中198个曾重复发生的变异,从而探讨病毒在人群中如何演变并逐步适应人类宿主。
他们发现,这些新冠病毒共享的同一祖先来自2019年年底,这个时间段正好可能是新冠病毒跳跃到人类宿主的时间。
据伦敦大学学院介绍,这项研究成果不但为了解疫情早期阶段病毒传播的状况提供了线索,同时也为寻找有效的疫苗和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变异的分布并不均匀,病毒基因组中某些部分并没有出现太多变异,这些区域对于疫苗和药物研发来说是很好的靶标。
报告主要作者之一、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弗朗索瓦·巴卢说,在与病毒的对抗中,一个主要挑战就是一旦病毒变异了,疫苗或药物可能不再有效,“如果我们把研发方向集中在病毒基因组中那些不太容易出现变异的部分,或许能开发出效用持续很长时间的药物和疫苗”。
研究报告已刊登在《感染、遗传与进化》期刊上。
动态
美国死亡病例本月底恐达10万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前主任汤姆·弗里登6日出席国会听证会,警告说美国新冠疫情“仍处于开始阶段”,如果国家应对举措没有显著改善,新冠死亡病例到5月底可能达到10万。
弗里登说,美国应对新冠疫情将是一场“漫长且艰难”的战争,“在我们研制出一种有效疫苗前,除非发生意外情况,否则我们的病毒敌人会陪伴我们很多个月,甚至很多年”。
“我从事全球公共卫生事业30年,从未见过任何像这样的情形,”弗里登说,“它(病毒)让人害怕,前所未有。 ”
弗里登说,民众渴望回归正常生活,不少州也在推动逐步重启经济,但仍需保持谨慎,“我们还处于(疫情)开始阶段”。
弗里登援引一份最新报告预测,疫情持续时间可能长达两年,而且将来形势可能 “比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糟糕许多”。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根据北京时间7日9时30分查询到的数据,全球确诊病例达3751069例,死亡病例为263346例;美国确诊病例升至1228177例,死亡病例达73207例。
我国已向19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7日表示,在保障国内防控和复工复产需求基础上,我国防疫物资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有效支持了全球抗击疫情。
高峰在商务部当日举行的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据统计,3月1日至5月6日,中国通过市场化采购方式向19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防疫物资。4月1日以来,我国防疫物资出口呈明显增长态势。
高峰表示,商务部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严格监管,一批质量既不符合中国标准也不符合国外标准的产品无法出口,但产品质量符合中国标准或国外标准的防疫物资出口渠道完全畅通。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严格监管,切实把住防疫物资市场和出口质量关。
揭秘
为什么蝙蝠感染冠状病毒后不会生病
据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再到如今的新冠病毒,蝙蝠被认为可能是多种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为何蝙蝠长期携带冠状病毒而不生病呢?
一项新近研究以实验验证了蝙蝠细胞可和病毒长期共存的假说。研究人员让MERS冠状病毒对一种大棕蝠的细胞进行长达126天的持续感染,并通过检测蛋白质、转录体和基因等方式分析被感染细胞。研究发现,尽管MERS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杀死人体细胞,但却可在蝙蝠细胞中与宿主长期“和平共处”。
研究人员介绍,一旦暴露于病毒之下,蝙蝠的“超级”免疫系统就会维持自然的抗病毒反应,该功能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很多物种中都被“关闭”了。研究显示,与正常细胞相比,长期被感染的大棕蝠细胞中I型干扰素的基础水平非常高,可能抑制了病毒的持续复制。
与此同时,MERS冠状病毒本身也迅速产生了特定基因突变,从而适应蝙蝠细胞。被感染的蝙蝠细胞还具有抵御病毒重复感染的能力。综合上述原因,大棕蝠可在长达数月时间内持续携带MERS病毒而不患病。
新闻推荐
5月份以来,由于利空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小幅加剧。而今年以来已有17种货币本币贬值,仅有2个国家或地区货币兑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