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01版 当病毒入侵人体细胞时,抗体能与病毒表面的受体结合位点结合,实现提前“占位”,避免病毒与细胞的结合。
在恒河猴实验中,科研团队明确了中和抗体具体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能力。这意味着,中和抗体药物在人体中也可能具有治疗、预防新冠肺炎的作用。也可以说,该抗体药物可能具备了在没有疫苗时被动预防感染,以及感染后有效治疗的双重效果。
从预防作用看,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向《瞭望》新闻周刊介绍,中和抗体药物可以发挥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与疫苗能产生的部分保护作用类似,都是利用抗体阻断病毒传播。按照严景华团队的实验数据,抗体药物的半衰期为21天,在注射抗体的这段时间内能够发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作用。
从治疗作用看,中和抗体药物是一种生物制药,属大分子药,靶向性相对专一,此次针对新冠病毒设计的中和抗体药物作用于病毒表面抗原的某一个位点,属于精准打击。在安全性方面,史瑞介绍,他们开发的是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即中和抗体基因完全来源于人体,是经过人体免疫系统自然选择的,而且作为药物的中和抗体还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以确保其安全性。
丁胜认为,虽然生产抗体药物有技术门槛、工艺流程复杂,对技术人员、设备要求高,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非常严,但目前已有相当多成熟的抗体药物生产工艺,一些公司在授权下也可大规模生产。
从各公司大同小异的工艺流程看,首先要选取能够高效率、稳定表达中和抗体的宿主细胞构建稳定表达细胞株,将这种细胞株在发酵罐中培养,之后进行抗体提取、纯化,做成制剂。不过正是这种复杂的工艺流程,使抗体药物的价格较常规药物有所提高。
此外,中和抗体药物使用量较大。与一个人用量在50微克~100微克的疫苗相比,抗体药物用量通常是1克~3克,抗体药物开发成功后,打一针中和抗体估计需要花费几千元。
不过在受访专家看来,救治一个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花费通常在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而中和抗体药物主要应用于中、重症患者,如能在防止中等症状患者向重症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用中和抗体药物还是相当划算的。
新闻推荐
工业机器人的普及究竟在取代人工还是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是个长期颇具争议的话题。5月初,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发布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