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财经 > 正文

杨丽萍不生孩子?谁在“阻止”女性生育?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6-09 20:25   https://www.yybnet.net/

这几天,一条小视频引发了一场大讨论。有人认为有些女性拉低了中国的生育率,这样很不好。

杨丽萍“不生”和中国生育率下降

据悉,起初,是舞蹈家杨丽萍在网上上传了一条短视频,结果,视频内容为何已然无人知晓,下面的一条评论妥妥的“亮了”。

评论说:“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所谓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让你再年轻30年,到了100岁,你的容颜难道还能保护30岁样子?即使你再美再优秀都是逃不过岁月的摧残,到了90岁,(没有)儿孙满堂那种天伦之乐”。

这条评论瞬间就积攒了巨大“人气”,点赞数超过一万成为“高赞”,“杨丽萍 评论”的词条登顶热搜,讨论人数高达几百万。

既是“热搜”,热点人物的“热评”也断不能少。不少女明星转发微博,并下场“手撕”这种言论,认为用是否婚育来评价一个女性成功与否早已过时。

能不能用有没有孩子评判女性的成功,无需赘言。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另外角度审视和剖析这个问题。

大众对生育的关心,不能说全无道理。尤其在今日之中国。

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523万,出生率降至10.94‰,创1949年以来新低,总和生育率降至1.52,即一个育龄妇女平均生育1.52个孩子。而据国家卫健委2020年6月6日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为59.5%,

一般而言,要想维持人口总数,总生育率需要达到2.1,全球平均水平为2.45,但目前中国已远低于此,甚至低于1.67的发达国家水平。且前景将更为堪忧。当前,育龄妇女规模已见顶下滑,据估算,2030年20-35岁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将比2018年减少29%,其中25-30岁生育高峰期妇女将减少41%;出生人口将大幅下滑,预计2030年将降至1100多万、较2018年减少26%。

中国生育率下降速度前所未有。

谁在“阻止”女性生育

这样看来,为生育率着急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你不生,我不生,这个国家谁来撑?

很宏大的人文主义情怀。

只是,现实总是很骨感。

前不久,相关机构发布了一份《2020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尽管两性在职场中的差距在缩小,但仍然不小。报告引用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国别主任安思齐的演讲称,在过去27年中,我们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只减少了2%。相同的职位,女性的收入仍然比男性要低,这个现象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在中国,尽管“同工同酬”的观念已经提出多年,并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但当前女性的整体收入依然低于男性17%,已经好于去年的23%。

追究造成职场中性别不平等的主要原因,“生育”位居其首。63.98% 的职场女性认为“生育是女性摆脱不掉的负担”,38.97%的男性认同这一原因。其次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分别有51.81%的女性和43.92%的男性选择了这一原因。

谈到职场性别平等的困境,很多人可能都会想到“性骚扰”“求职时,用人单位限制岗位性别”等。这些情况也确实存在,且针对女性的不平等远大于针对男性的。然而,今天我们仅就生育而言,会发现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比方说,调研显示,58.25%的女性遭遇了“应聘过程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而在求职过程中,遭到如是询问的男性只有百分之十几。

遭受过此类质询的人,应会有此感受,即对你婚育状况的仔细“考察”,分明就是奔着“你要婚育会不会影响工作”来的。如果你未婚未育,那就担心你“万一”婚育会不会给公司带来“损失”。如果你业已婚育,那就担心你心系家庭(主要是孩子)会不会给公司带来“损失”。

生还是不生?女性变得左右不是人

比较简单地说,这个社会对女性提出了明显的“二律背反”要求:你必须生育,否则你就不是完整幸福的人;你必须不生育,否则你就不是完全投入的人。

以杨丽萍等等所谓明星为例,其实太不具有代表性了。即便她们声称自己或为了艺术生命或为了事业发奋等放弃生育,其实她们所受到的世俗压力和桎梏相对要小得多,更多的是在特殊情境下的自由选择。

而广大的职业女性,往往遭受的是更加具体和更加尖锐的矛盾针对。

近年来,网络上所流行的故事往往是“催婚”,对于工作中要求的“不育”则谈之甚少。实际上,女性在二十来岁入职时,“单位”通常要和你谈话,为了建设精神文明单位,控制晚婚晚育率,你可不能“早婚早育”哦。这种谈话的重点对象是女性。因为诚然“晚婚晚育”也是对男性的要求,但认为主要控制对象是女性,所谓,你生,你负责,我负责你。

及至女性到了三十岁入职时,用人单位更加焦虑的是你会何时婚育。我不知道有多少此时入职的女性遭受过质疑:“你年纪不小了,还没有婚育,打算何时婚育?”甚至有一些会直接告知:“你要是来工作,至少三至五年不能生孩子”。

有的女性已经婚育,但孩子幼小,也是用人单位会考虑的问题。

所以,出现了很富有黑色意义的“喜感”一幕。社会逼迫着适龄女性赶紧结婚生孩子,社会又逼迫着适龄女性不要结婚尤其是不要生孩子。不仅如此,父母们一面在家心急如焚地逼迫着自己的孩子赶紧结婚生孩子,一面在单位心如火烧地逼迫着别人的孩子赶紧别结婚生孩子。

对女性来说,这可如何是好?

在完整和完全之间,女性变得左右不是人。

生育,价值和权利的不对等

很多人会说,话不能这么说。男女生理状态有别,此乃天意,至少在目前科技发展进步阶段,谁也没有办法改变,只能顺应自然。女性生育和抚养后代的确会分散其时间精力,使其丧失部分竞争力甚至劳动力,这是现实,只能尊重现实。

好像也很对。

不过,既然承认女性因生育会为社会付出更多,社会是不是就应该对女性馈赠更多而非相反?

或者,不谈更多馈赠,至少要给予相应支持帮助。比方说,产假。国际劳工组织《生育保障公约》规定:妇女产假应该不少于14周。中国刚刚达标。英国的产假有一年。瑞典的产假有16个月。而俄罗斯的产假据悉已经从三年延长到四年半。比方说,更完善的托儿所幼儿园机制。也比方说,更给力的爸爸。

当你拥有一样别人没有的技能,这项技能应该有更高的价值。但在女性生育这件事上,似乎不是这样。

一个女性无论是主动或被动选择不婚不育,都会受到社会指摘。一名男性,主动选择不婚不育,往往受到社会艳羡,而一名男子被动不婚不育,则受到谴责的常常还是女性。

不仅如此,在生育这件事上,表象性践行“歧视”的,也往往是女性。在单位里告知女性三五年内不能生育而影响工作的,多数仍然是女性。鄙视杨丽萍们有颜有才有钱有名却没有孩子的,似乎也是女性。

在生育权这件事上,女性不仅仅没有因为这种技能的“稀缺”获得什么“权力”,甚至连自己基本的“权利”也丧失了。

就像是杨丽萍事件,大家都在气势汹汹地声讨。其实反过来想一想,杨丽萍同志的人生不完整,人家不完整的生活又怎么了?人家就喜欢这样弱弱的生活不行么?你觉得自己很幸福、很完美,可以可以。你一个完美人生的人来叫板一个弱弱生活的人,歧视鄙视践踏人家,你这不是人品有问题么?人品有问题有什么资格讨论谁活得更失败?

后记

想提高生育率,是应该给女性更大的压力,还是要想办法减轻女性的压力?

这问题有多难?

(作者万喆为经济学家,澎湃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上海:截至5月末 在沪中小微企业到期贷款本息延期242亿

6月9日,上海银保监局一级巡视员李虎在上海银行业助力“六稳””“六保”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新闻通气会上透露,截至5月3...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杨丽萍不生孩子?谁在“阻止”女性生育?)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