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金淼
编辑 | 许悦
自8月24日,香港大学微生物学习团队证实发现世界上首个确认被新冠病毒重复感染的病例后,包括比利时、荷兰、厄瓜多尔、巴西、美国等国皆表示发现了新冠康复者“二次感染”病例。
目前比利时和荷兰没有详细研究说明“二次感染”的详细过程,根据CGTN报道,厄瓜多尔二次感染病例于今年5月首次确诊新冠病毒,康复后又在8月底再次确诊。旧金山基多大学微生物研究所报告了这一病例,根据该研究机构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公开信息显示,该患者所携带的病毒分别在5月和8月进行了测序,结果确认该病例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两个不同毒株。该病例5月确诊时病情轻微,8月再次感染后出现中度症状。
美国内华达大学的科学家则在8月27日在《柳叶刀》上发表了美国“二次感染”病例的详细情况。研究显示,该病例居住在内华达州里诺市,3月底出现喉咙痛、咳嗽等轻微症状,后新冠病毒检测结果阳性,随着病情好转,该病例在4月27日左右,两次新冠病毒检测阴性。
但是5月31日,该病例再次出现发热和咳嗽等症状,6月初接受新冠病毒检测,确诊再次感染。研究人员证实了该病例两次感染的是新冠病毒的不同毒株,但目前还不清楚该病例是如何再次受感染。
同香港发现的首个“二次感染”病例不同的是,美国报告的病例两次确诊间隔仅为48天,而香港病例则超过140天。此前,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金冬雁就香港“二次感染”病例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香港病例在如此短时间内发生二次感染是不可思议的。而此次美国“二次感染”病例则再次缩短这一时间。
另外,同此前报告的香港“二次感染”病例第二次感染仅为无症状感染的情况不同,此次美国病例二次感染后病情较为严重,需要住院和接受吸氧等治疗。
内华达州公共卫生实验室主任、该病例研究者一的马克·潘多里(Mark Pandori)强调,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情况很少。迄今为止,这是美国近600万例确诊病例中的首例。但是其认为如果在如此短时间内,患者在此感染,可能会影响到新冠疫苗研发。
另外,群体免疫也依赖于感染者在自然感染后,免疫系统将会产生抗体避免再次感染和进一步传播。
“一个患者患COVID-19恢复后,要多久才能建立免疫,及其能够持续的时间,在防范再次感染种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仍不得而知。”马克·潘多里表示。
此前,分析香港二次病例时包括港大医学院教授金东雁在内的多位专家表示,该病例或提示一部分患者对新冠病毒没有终身免疫力,但是由于二次感染仅为无症状,未发展成重症患者,或已经显示出前一次感染后所产生的抗体产生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由于此次美国“二次感染”病例病情较为严重,因此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存在ADE现象,甚至比例不低。ADE即抗体以来增强效应,是指本应战胜疾病的抗体,不仅不会吞噬病毒,反而会加重感染。
但ADE是一种罕见现象,如果确定该种情况是否在此次病例患者体内发生,需要进一步研究。今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目前关于新冠疫苗ADE没有定论,必须要有经同行评审的数据公布才能说话。”
而金冬雁则在上述第一财经的采访中表示,新冠ADE的情况到底会不会发生,发生的比例多高,有哪些接种者可能出现ADE,会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后果,这些问题有待在疫苗临床三期试验揭开谜底。
新闻推荐
记者|唐俊8月31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披露2020年上半年财务决算。上半年,国铁集团实现收入4039亿元,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