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实现年产百颗以上百公斤级卫星产能的工厂开工建设,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单轮融资再创最高纪录……一段时期以来,卫星互联网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受到各方关注,相关产业建设正加速落地。卫星互联网将如何便利人们的生活?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还需迈过几道关?
视频连线、追剧购物……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尤其是4G、5G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正享受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便利。然而在偏远的山区或者大漠深处、大洋深处,由于技术限制,仍无法畅享互联网服务。因此,覆盖广、容量大,不受地域影响、具备信息广播等独特优势的卫星互联网,正作为地面通信的有益补充手段,成为各方关注的“新宠”。
此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鸿雁星座”成功发射试验星。2020年1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通信能力达16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范畴。
2020年7月7日,国内首架由高速卫星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航班圆满完成飞行任务。作为国内机上互联网产业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的核心专业子公司中国卫通可为客户提供天地一体化的综合信息服务,在航空、航海、应急、能源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了大量的卫星互联网服务。
目前,行云工程第二阶段建设已经启动,计划明年发射12颗卫星,届时天基物联网的全球服务能力将显著增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工艺师符志民表示,航天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融合的天基物联网建设,必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面对动辄成百上千乃至上万颗的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计划,如何将这么多颗卫星送上天,找到合适的“太空班车”,是摆在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作为我国运载火箭研制的国家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推出了“快舟”“捷龙”等主要用于商业航天发射的运载火箭,运载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进入太空的成本也不断降低。另一边,以星际荣耀、蓝箭航天、星河动力、翎客航天等为代表的民营航天公司,也在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
近日,由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亚轨道概念飞行器正式亮相,这是国内首款民营公司发布的亚轨道太空旅游概念飞行器,为太空旅行的实现提供可能。同时,星际荣耀宣布完成11.92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创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单轮融资最高纪录。
卫星需求的增长必然带来生产模式和产业链的变化。有专家指出,在此背景下,卫星批量化生产是卫星互联网新基建的关键,针对我国卫星产能相对不足的现状,卫星工厂模式是满足行业刚需的必然选择。
九天微星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彭媛媛表示,卫星工厂不仅是卫星整星总装生产基地,还是卫星技术与应用研发实验室。此次将智能化、脉动式的工业生产线引入卫星制造领域,将改变传统卫星制造模式,以批量化生产方式服务国家卫星互联网新基建的建设需求。
“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商业价值和公共应用价值非常广阔。”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关照宇表示,未来,随着5G商用的逐步推进和太空云计算资源的部署,卫星互联网的无地域差异网络、低成本和高效等优势将更为凸显。(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记者崔璞玉继前一天创下历史新高后,美东时间周四,美国股市大幅下跌,此前一路领涨的科技股跌幅居前。当天收盘,道琼斯工业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