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双城经济圈,川渝又掀起了新的“浪花”。
6月17日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在上海举行,面向长三角地区中外知名企业、商协会和机构,推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投资新机遇。
这是川渝两地历史上首次开展跨地域联合招商。
“关起巫山峡,巴蜀是一家”。作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大致相当的川渝两地,产业发展曾经一度面临同质化的挑战,在招商引资方面一直是竞争大于合作。
“瑜亮之争”由来已久,是什么让两地最终下决心摆脱过去“单打独斗、你拼我抢”的招商格局,达成了“抱团出击”的新默契?
活动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 图
统筹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川渝两地目前存在的产业重合度较高、产业链互补融合不够、招商引资各自为阵等问题,需要我们共同面对、加以解决。在国家层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两地招商引资战线将国家战略转化为实际行动,抱团出击、相向而行。”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局长陈光浩说。
已存在多年的竞争关系,如今能转变为两地合作的实际行动吗?
为此,川渝两地在机制上进行了探索。充分利用毗邻地区加强合作便是开展招商协作的重要的抓手。
“川渝在毗邻地区开展产业链联合招商,共同承接成渝双核和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并深化与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等国家级平台协同联动,探索形成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产业分工布局。”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局长周青介绍。
周青指出,在政策创新上,川渝积极探索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共建模式。例如,川渝高竹新区在权限范围内可自主选择重庆、四川适宜新区发展的政策,并制定川渝互利共赢的新区利益分享方案。
以往缺少默契的拳拳相对也逐渐变成了如今招商一盘棋的思想共识。“大家心胸都开阔了,四川落不了的项目,我们会主动介绍给重庆,重庆不具备条件的项目同样也可以介绍给四川。好项目只要能在川渝地区落地,那么对整个西部经济发展态势的改观和提升会有很大帮助。”在陈光浩看来,随着川渝两地招商思路的深度融合,两地之间“1+1>2”的协同招商效应将充分显现。
协同招商汇聚发展合力
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定位的调整不断赋予成渝地区更高的使命和期待。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来,川渝两地经济合作和招商投资促进部门“动作不断”。在签署《产业协同招商战略合作协议》后,两地还成立了产业协同招商领导小组,建立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定期交换投资数据、定期开展协同招商等工作机制。
据统计,2020年以来,川渝合作共建的52个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71.6亿元。截至2021年5月,川渝共签署协议248份,共建毗邻园区10个。
澎湃新闻注意到,此次川渝两地联合推介,也并非简单的“各唱各调”和“同台竞技”。
“双方各自选取川渝3个优势产业,整合打包,整体推介,既全面介绍两地产业基础、市场容量、投资方向,又通过这种方式系统梳理了产业链缺失、薄弱和互补配套环节,增强了推介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周青介绍。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川渝两地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国内资金的重要来源地。”陈光浩表示,联合推介活动的“首站”选在上海,就是要借助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向境内外企业发出川渝邀请、传递川渝声音,充分展示两地对标发达地区、共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信心决心。(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周末、寒暑假都不能上课?新东方辟谣:“未就相关内容进行过所谓的座谈”
记者|查沁君6月18日,新东方(NYSE:EDU)官网微博发布《严正声明》称:近日网传“新东方内部座谈的消息”及座谈内容,新东方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