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仍需努力。”近日,央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研究当前货币信贷形势,部署下一步货币信贷工作。接下来的货币信贷形势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今年7月多项金融数据不及市场预期,引发了市场担忧。人们十分关注未来货币信贷走势如何、将围绕哪些重点发力、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这是此次座谈会上的新提法。在短期金融数据波动较大的背景下,这对市场来说无疑是一枚“定心丸”。
7月,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等数据均不及市场预期。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362亿元。7月末,M2增速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此外,7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出现少增,新增规模比去年同期少增1031亿元,为年内首次同比少增,结束了此前连续16个月的同比多增态势。
虽然拉长时间来看,当前我国M2、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继续保持在合理水平,货币政策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但短期数据的波动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和担忧。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我国经济继续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从7月份金融数据来看,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迹象开始显现,信贷稳定增长存在较大压力。
“今年以来,信贷平稳增长、结构优化。”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表示,二季度以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一直处于12%附近;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1%和41.6%。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出现了一些波动,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有待增强。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央行在座谈会上特别提出“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仍需努力”,要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董希淼认为,此举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
央行在座谈会上强调,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提出,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业内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接下来,金融将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不大。
未来一段时间,强化货币政策传导仍是关键,金融监管部门将督促银行把政策红利传导至实体经济。今年上半年,压降银行负债成本的举措给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提供了空间,如持续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7月降准落地并释放出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等。此外,针对银行资产端的政策,如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运用情况纳入考核等,也增加了银行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压力。张旭预计,下一步,金融监管部门将积极采取措施缓解流动性、利率、资本等方面的约束,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LPR改革潜力也将进一步释放。张旭表示,前期的LPR改革打破了银行在贷款市场的协同定价。在LPR改革前,一些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在LPR改革后,银行需要以LPR作为定价的参考,银行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新的协同定价。这样一来,企业的议价能力相应提高,其结果是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被完全打破,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得以降低。接下来,LPR改革潜力将持续释放,优化存款利率监管,促进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新网)
新闻推荐
前7个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6.6% 2021年08月29日A02版文章字数:278朗读: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记者魏玉坤申铖)财政部2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414373.7亿元,同比增长26.6%,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