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徐杰
4年回收近万套军训服捐给建筑工人,这份一往情深的感动,今年仍将继续。9月16日,由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中建三局一公司青岛公司共同发起的2021第五届“衣”往情深公益活动正式启动,联手多所驻青高校回收大一新生军训服,统一清洗、消毒、打包后捐给一线建筑工人。今年,本报还将联合驻青高校等爱心力量,在全省率先探索设立高校军训服回收驿站,打造成为爱心物资中转站、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站和校企媒长效公益合作纽带。
五年爱心相约
军训服捐给建筑工人
眼下,驻青各所高校的大一新生,正在操场上挥汗如雨进行军训,通过大学求学生涯的“第一课”,感受青春象牙塔的磨砺和考验。然而,庄严的军训后,军训服却难逃被“抛弃”的命运,由于军训服无法与接下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相称,多数成了“一次性”的消费品。
连续几年来,本报一直在关注大学新生军训服浪费的现象,与多所驻青高校联手,为军训服的回收再利用不断探索新路径。自2017年起,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中建三局一公司青岛公司创新发起“衣”往情深大型公益活动,至今已连续第五年落地青岛,回收再利用了近万套军训服,让数千名一线建筑工人受益。
近年来,“衣”往情深这一公益活动已走出青岛、走出山东,相继在黑龙江、吉林、西藏、山西、陕西等省份落地,以“媒体+高校+工地”合作的形式,把爱心“迷彩绿”从高校传递到工地,从大学生传递到建筑工,让更多的一线建筑工人体会到为城市建设默默付出的价值和骄傲。
可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军训服,它其实并不“简单”。根据记者的调查,大学生一套崭新的军训服价格在百元左右,按照驻青高校每年新招学生数万名来粗略计算,这些军训服的成本就高达数百万元。如果军训结束后有一半的学生雪藏、丢弃了军训服,浪费的军训服成本也十分惊人。
对于军训服浪费产生的经济账,不少大学生听后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聚少成多,造成的浪费确实很惊人。”青岛科技大学后天环保协会志愿者林鹏杰说,往年他们协会都积极参加军训服回收捐赠活动,今年他们会继续发动学弟学妹参与进来。
在高校设驿站
建立长效公益合作
为了给军训服找到更好的“归宿”,9月16日起,本报联手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中建三局一公司青岛公司正式启动2021第五届“衣”往情深大型公益活动,计划联合岛城多所高校回收大约千套大一新生军训服,赋予它们另外一种使命。在驻青高校志愿者回收、清洗、消毒、打包军训服的同时,本报将甄选出青岛地标性建筑工地,把军训服捐赠给该工地上的建筑工人,并带领大学生志愿者给他们送去精彩的文艺演出。
此外,今年在活动期间,本报还将联合驻青高校、企事业单位等爱心力量,在全省率先探索设立高校军训服回收驿站,将驿站打造为爱心物资中转站、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站,建立校企媒长效公益合作纽带,更好地探索开展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展现爱心担当。
“一件不起眼的军训服,送到建筑工人手里或许就成了他们的宝贝。一份小小的关爱,在建筑工人心里也能涌起感动的浪花。”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负责人表示,要通过这个形式新颖的活动,弘扬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心和公德心,在他们心中种下正能量的种子,传播正能量行为。
如果你是驻青高校的学生志愿者,愿意加入本报这一爱心阵营;如果你对军训服的再利用有更好的建议,如果你也想对建筑工人等群体奉献爱心,可拨打本报公益专线0532-80889319。
新闻推荐
张先生有张P银行的信用卡,最近他不经意间发现竟然有两笔大额消费开通了“分期还款”,每月要还300多元手续费,可他却不记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