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统计局1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欧元区通胀率达3.4%,高于市场预期,并创下13年新高。欧元区主要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当月通胀率分别攀升至4.1%、2.7%和3%,均处于历史高位。
分析人士认为,新冠疫情下非典型的经济复苏正促使欧元区走出持续数年的低通胀周期。通胀持续“高烧”既是近期能源价格高涨的结果,也反映了当前经济复苏过程中供需失衡,供应瓶颈不断推高商品价格,预计“高烧”短期难退。通胀居高不下,经济复苏之路仍充满不确定性,欧洲央行货币政策走向令人关注。
数据显示,9月欧元区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7.4%,非能源类工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1%。当月,剔除能源、食品和烟酒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为1.9%。
能源价格是推升当月通胀的主因,去年疫情全球蔓延一度导致世界经济“停摆”,国际能源价格大幅跳水。今年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是基数效应与经济复苏叠加的结果,同时供需矛盾加剧也成为原因之一。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日前在该行主办的线上中央银行论坛上指出,今夏欧洲风能发电量偏低,需要常规能源填补缺口,一定程度上导致欧洲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对天然气依赖度较高的下游产业如化肥、食品包装等价格跟涨。
拉加德表示,面对不确定性,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致力于在疫情期间确保所有经济部门获得有利的融资条件。疫情结束后,欧洲央行仍将通过针对政策利率的前瞻性指引和资产购买计划,确保货币政策支持欧元区实现中期通胀目标。
布热斯基认为,鉴于通胀超预期上升,欧洲央行2022年可能削减资产购买计划。也有分析指出,尽管通胀高企令人担忧,但如果欧洲央行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会在需求端抑制经济复苏,影响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甚至可能诱发滞胀。(新华)
新闻推荐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201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累计处罚银行、支付机构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