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动向
在短暂放缓后,境外机构增持中国债券步伐再度加快,在印证全球投资者加仓人民币资产大趋势不变的同时,反映出其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中央结算公司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增加884亿元,较8月多增579亿元。
连续34个月增加
中央结算公司发布的统计月报显示,截至9月末,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达34941亿元,较8月末增加884亿元,在创造托管面额新的历史纪录的同时,还将该数据连续上升的时间刷新至34个月。据统计,自2018年12月以来,境外机构托管在中央结算公司的债券面额一直在上升。
上述月报显示,9月,境外机构全面加仓中国国债、地方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低风险债券。截至9月末,境外机构主要托管券种仍是国债,达22794亿元,较8月末增加771亿元。当月境外机构还增持政策性银行债152亿元、地方政府债17亿元。
此外,债券通运行报告显示,境外机构交投持续活跃。9月,债券通渠道日均交易量236亿元,全月交易量4711亿元。截至9月底,债券通汇集来自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的2879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当月新增146家;全球前100家资产管理公司中已有78家完成备案入市。
大趋势不改
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今年以来境外机构增持境内债券的月度数据出现一定波动。以中央结算公司数据为例,8月增量由上月的754亿元降至305亿元,一度引起市场人士对境外机构投资力度减弱的猜测。
在专家看来,9月数据及过去34个月的境外机构债券托管数据,充分证明国际投资者加仓人民币资产大趋势没有变也不会变。事实上,从近期人民币国债、人民币央票的发行结果同样不难看出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青睐。
国家外汇局曾指出,境外投资者大力买入中国债券的主要原因有四点:中国经济运行稳定、债券市场持续开放、人民币资产收益良好、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增强。
“外部环境阶段性变化和调整,不会改变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发展大局,也不会改变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债券的长期投资意愿。”国家外汇局副局长王春英此前表示。
增持潜力大
数据显示,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占比正持续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二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升至2.61%,创2016年第四季度IMF报告该数据以来新高。
从10月开始,富时世界国债指数正式纳入中国国债。至此,国际主流相关指数均涵盖人民币债券。有机构预测,债券市场有望因此迎来超过13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总之,外资继续增配人民币债券的趋势较为明显。有专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外部流动性、利率水平将逐渐回归常态。因此,外资增持境内债券的步伐会更加稳健。 据中国证券报
新闻推荐
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3位美国经济学家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11日电瑞典皇家科学院11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1年诺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