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质量报舆情监测中心利用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单位网站和微博的观察,以及对各大社交网站、论坛的监测,依据事件新闻转载量、微博微信转发和评论数等数据,监测出一周以来关注度较高的质量热点事件。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
记者王钰
相关搜索
截至11月4日17:00,搜索关键词“非理性超前消费”,百度找到相关结果约136万个,找到相关资讯约0.9万篇;新浪微博找到相关结果约1.7万个;腾讯微信找到相关文章约1000条结果。
舆情回顾
近日,中银消费金融联合时代数据发布报告显示,“90后”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在消费贷年龄分布上,“90后”占比为49.3%。数字显示,86.6%的“90后”都接触过信贷产品。
当下社会,很多年轻人以超前消费为时髦。为了提升生活品质,在一定的时期内借助外力超前消费未尝不可,但是务必量力而行,切不可因一时虚荣,盲目攀比。有些年轻人寅吃卯粮、消费无度成了习惯,为了美容不惜背上高利贷,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大学生追求高消费去借“校园贷”“裸贷”后还无力偿还,个人隐私泄露甚至跳楼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未成年人偷用家长手机银行卡花费巨额给游戏充值、给主播打赏的新闻每次也都引起舆论反响。
非理性消费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值得警惕。
舆情背景
超前消费是指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时,以贷款、分期付款、信用卡透支等形式进行消费的一种消费模式。
中银消费金融联合时代数据发布的《当代青年消费报告》显示,90后与00后当下正值18—32岁,其中90后开始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具有稳定收入,00后逐步走向职场,由他们组成的新生代消费群体,展现出巨大的消费力。
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不同于其他消费群体,有它自己的特性与特点,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其消费方式与消费结构也与其他群体不同。
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花呗、借呗、白条等方便的透支消费工具出现,比起信用卡来说,更加切合90、00后的消费习惯,迎合了这类群体超前消费的观念,怂恿、助推和鼓励了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传统信用卡透支行为的爆发式增长。
各界声音
经济学家、华中科大兼职教授余丰慧:超前消费绝不是盲目浪费,超过自己预期收入水平高负债消费。控制在预期收入以内的超前消费应该鼓励。否则,就应该限制、提醒、规制。特别是个人必须自律自控。同时,消费信用机构必须有一套控制过度消费的信用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王小川:银监会等部委曾于2017年出台文件,要求机构暂停开展在校生网贷业务;教育部高度重视并牵头开展了诸多工作,引导学生注重对金钱和个人信用等方面的管理,但“校园贷”禁而不止、“马甲贷”层出不穷。
网友声音
@TomCat:我并不反对超前消费,我只是反对“冲动型”“诱导型”的非理性超前消费。
@烛心话:生活、消费,还是量力而行最为妥当,量入而出,开源节流,理智消费。
舆情分析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大面积普及,移动支付逐渐成为支付方式的主力军,除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网络钱包”,花呗、白条等类似于信用卡的支付方式层出不穷,还有各种网贷平台,都服务于“超前消费”人群。
超前消费模式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一种消费模式,除了诚信基础以外,就是必须有收入能力。加强对个人消费者教育至关重要。必须防止超前消费带动人们提前、盲目的非理性消费形成趋势,助长了人们奢侈、浪费与贪图享乐的不良倾向,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警觉。
超前消费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非理性的超前消费是种“病态消费”,必须予以纠正。一方面,对国家而言,要加大对各种不法超前消费的打击力度,尤其像“校园贷”“美容贷”“健身贷”等消费陷阱,需依法规制和打击;另一方面,年轻人要学会理性消费,不可盲目跟风。应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合理安排消费,条件具备的适当消费,条件不具备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否则难免陷入债务危机不能自拔。
新闻推荐
你的快递面单正被买卖 母婴类面单最抢手,双十一临近快递信息保护再成焦点
某电商平台上,快递涂码笔、热敏纸涂改液等商品热销,足以反映出消费者对快递信息安全的重视。许多快递平台上,隐去个人信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