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监管部门对部分券商与网络“大V”合作开展网络直播、客户引流等活动给予关注,并对相关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研究,明确了相应的监管要求。
监管表示,证券公司可以委托证券经纪人代理客户招揽活动,且证券经纪人应当是证券从业人员,并专职从事客户招揽和客户服务活动。网络“大V”不属于专职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的证券经纪人,证券公司利用“大V”引流开户给奖励不符合监管规定,证券公司应停止相关合作。
与“大V”合作两模式
近日,监管就规范券商与“大V”的合作下发了要求文件。监管注意到,券商与“大V”合作有两种模式。
一是投放开户链接模式,即通过微信“大V”投放开户链接,投资者通过点击开户链接转到相关公司开户页面进行开户操作。在付费方式上,主要是通过支付广告费的形式付给“大V”。该做法在形式上与开户数量不直接挂钩,但实质上仍是按照实施效果,如点击量、投放时间等付费。
二是投资者教育形式的直播,如某证券公司与经济学家等知名“大V”合作开展直播活动,开展投资者教育,介绍投资理财知识,宣传公司品牌,对国家经济形势进行分析点评等。
引流开户奖励不合规
监管明确,“大V”引流开户给奖励不符合监管规定,证券公司不得开展相关合作。
监管表示,引流开户是一种客户招揽行为,属于证券经纪业务的一个环节。目前,监管仅规定了证券公司可以委托证券经纪人代理客户招揽活动,且证券经纪人应当是证券从业人员,并专职从事客户招揽和客户服务活动。互联网“大V”不属于专职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的证券经纪人,证券公司利用“大V”引流开户给奖励不符合监管规定,证券公司应停止相关合作。此外,对通过“直播”等方式,配合开展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与‘大V’合作,大小券商都有,不过可能中小券商会多一些。对本身合规严格的券商而言是好事。”有券商经纪业务人士向记者表示。
记者采访获悉,业内有说法称,目前已经被封号的某“大V”之前与一家券商展开合作,给券商贡献的客户量相当于一家大一点的营业部的规模。
券商会招安“大V”吗?
记者注意到,“大V”引流被禁止是因为互联网“大V”不属于专职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的证券经纪人。那么,若券商将“大V”招入麾下,使其成为正式员工,是否可行呢?
“按理说是可行的。‘大V’成为券商正式员工,考取资格证,成为证券经纪人,硬指标上是符合了。”某头部券商一名财富管理人士称,“不过,\‘大V’被收编之后,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要经过合规审核,这样他后面可能就会一点点地沦落为\‘小V’。”
上述人士表示,如果“大V”犯错,协会还会追究券商的责任。“大V”在招揽顾客时,也需要明示自己的执业编号。
记者获悉,也有券商在努力尝试打造自己内部的“大V”。某头部券商在近期组织的全员文化活动中,通过视频大赛方式选拔公司的“形象代言人”,旨在挖掘和培养专业投资顾问利用新媒体的能力,打造线上专业、诚信、合规、生动的形象。
强化管理外部人士评论
监管还要求,证券公司组织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经济学家等外部人士发表评论,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对所组织会议、讲座材料、嘉宾演讲内容、直播内容等做好事前审核工作,评论内容不得涉及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分析等投资咨询活动。同时,充分揭示证券公司与外部人士的关系,并要求外部人士不得以证券公司名义发表评论或对外展业。
监管表示,将会同证监局持续关注证券公司与“大V”合作有关情况,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监管要求。一方面鼓励支持“专业人士通过专业方式说专业的话”,为首席经济学家专业发声创造更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严厉打击借直播之名,行违规之实的行为,维护行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如果发现公司存在违法违规情况的,将依法采取监管措施,严厉追究相关违规机构和个人责任。
据《证券时报》
新闻推荐
同质化竞争激烈、管理规模较小、股市环境变化……多因素叠加 30 只基金发行失败
近期,基金发行赛道再次变得拥挤。据Wind统计,11月10日,共有152只新基金正在发行。与此同时,也有基金发行失败的案例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