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淑艳
优美的环境是城市档次的体现,是人民群众生活品位的体现,环境卫生与生产、生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当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如何让自然环境跟上生产、生活、生存的需要,是需要在环境工作的各方努力探索、提高、完善来支持、支撑的,东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将清扫保洁作业引入市场机制,为环境卫生持续改善提供了保证。在此,笔者结合东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实际,就用市场机制推动优美环境建设,浅谈工作中的一些经验。
2006年,东区市容环卫局成立以来,即投入“迎冬旅创国优”和“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战斗中,一切的制度、标准、体系均没有标准模式借鉴、参考。只凭一个“实”字“闯天下”(实践、实用、落实、实效),取得了系列战斗的胜利。但从发展角度上看,任何事业的发展都需要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进行改革创新,提高、提升而达到最佳效果,环卫事业也不例外。
2007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立长效机制,探索环卫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认真探讨总结,组织考察学习,汇总经验,大胆提出道路清扫保洁引入市场化机制,逐步探索建立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市场运作、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最终实现管干分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做出了决策,迅速付诸实施。
在短短两个月内,对改革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汇总分析,重点对原聘用的临时清扫工怎样按照《劳动合同法》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对从来没有市场化基础的市场机构如何定位、宣传、选择和确定;进入市场化后的监管指标、体系怎样建立健全和完善;改革的稳定发展等尖锐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最后决定:由区财政拨出专项资金,按《劳动合同法》先了结临聘人员的关系后,再由清洁公司依法使用;以逐步过渡的方式引入社会组织进入市场机制;建立“三级管理、四级考核”细化指标、落实责任、兑现奖惩的行业管理监督机制;财政投资预算确保,清扫保洁范围分类指导,形成辖区责任分级负责,辖区单位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环卫管理制度。由于政策到位,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了清扫保洁临聘人员的关系了结,解除了劳动合同关系;平稳过渡人员的管理使用;落实了市场机构承包管理;对聘用人员按《劳动法》的规定确定了工资标准和“五金”;建立了精细化的考核监管体系;对管理干部职工合理调整工作职能和范围。目前,用市场机制推动优美环境建设的方式方法,正逐步推广到居民小区,相信这一创新模式将在不断健全完善中引领环卫事业新发展。
新闻推荐
11月18日至20日,由总政歌剧团倾情推出的大型歌剧《太阳雪》将在中国剧院连演三场,这是该剧继今年6月和9月在首都戏剧舞台隆重推出引起强烈反响后的第三轮公演。据该剧导演、总政歌剧团黄定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