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个新的城乡行政管理体制在嘉峪关市酝酿出台——全市7个街道、3个工业园区和3个镇重新划分为3个区一级行政管理机构。这是嘉峪关市在考察和充分借鉴上海、天津、重庆、成都等城乡管理体制,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迈出的新步伐。12月1日上午9时,嘉峪关市委、市政府举行3个新区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
3个新区昨揭牌
12月1日上午9时,3个新区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嘉峪关市举行,全市7个街道、3个工业园区和3个镇重新划分为3个区一级行政管理机构,分别为长城、镜铁、雄关3个新区。在会上,任命了3个新区的负责人。
嘉峪关市委副书记、市长郑亚军说,3个新区成立后作为嘉峪关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县级建制,履行区一级党委、政府职能。3个新区的成立,不是简单的区划调整,也不是组建一般意义上的区县一级党委、政府机构,而是管理模式、管理职能的根本改革与转变。目的是构建一种全新的、能够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由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管理向城乡一体化管理转变,由过去单纯的社会管理向经济社会文化统筹管理转变,着力构建一个适应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统筹发展的,精干高效、管理有序、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新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此,3个新区在机构设置上不搞与市上机构上下对口,但赋予其一定的财政管理权、干部任免权、辖区资源配置权,以激发改革创新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
记者了解到,“大城市、小农村”是嘉峪关市的典型特点。全市共20余万人,农村仅有新城、文殊、峪泉3镇、17个行政村,耕地面积4.77万亩,农村人口仅占全市总人口的10%。农村三镇地处城郊,城市和农村紧密相连,关联度高,这一独特的市情和区位优势,让嘉峪关市在城乡一体化中走在了全省前列。
2003年,嘉峪关市按照中央“五个统筹”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迈开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2008年,嘉峪关市通过“全省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市”试点验收。当年农民户均存款3万元,家用小汽车、冰箱、数码产品等高档消费品已逐步进入农民家庭,一部分农民开始在市区购房。除少部分农户使用沼气外,液化气、太阳能、电已成为农民生活主要能源。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今年1—10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528元,同比增长18.8%。
嘉峪关市提出,通过5—10年的努力,在2015年前后使农村和城市基本融为一体,基本实现农村经济工业化、社会管理城市化、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