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余靖静 裘立华
让现任官员与因贪污受贿入狱的服刑人面对面交流,浙江践行的这个反腐教育“新招”引发社会热议。
以监狱为“镜”
12月15日,杭州市包括党、政“一把手”在内的54位主要领导干部到与南郊监狱仅一墙之隔的浙江省法纪教育基地,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通过监控系统查看大墙内失去自由的生活,了解近年来浙江多起典型腐败案例。
听了一名服刑人员的忏悔,许多官员表示“感受很深刻”。这位原正处级干部于2005年因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忏悔中,他将自己的错误归因于“人生观价值观取向不正确”。在报告厅的另一侧,还设有南郊监狱实时监控系统,可以看到职务犯罪人员在高墙内的生活状态。
二楼600多平方米的展厅中,用图片等形式展出了浙江省近5年查处的100多起典型腐败案,其中包括浙江省政府原秘书长冯顺桥、浙江省环保局原局长戴备军等近年“下马”的省内“官员”。一面“警示墙”上挂着一些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图片。有人低头留下侧影,有的站在大狱铁栅栏前,有的脸颊上挂着悔恨的泪水,当参观者在图中认出熟人与朋友时,一些人摇头表示惋惜,轻声说:“真不值得。”
据介绍,这个基地由浙江省、杭州市的纪检、司法和监狱等单位于2006年建成。重点教育对象是各级党政机关的党员干部。迄今,基地已接收7万余名党员干部接受警示教育。目前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职务违法违纪警示教育基地。
效果如何维持?
参观浙江省法纪教育基地后,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多称“深受触动”。民间则认为,这种警示教育,能否真正扎紧“廉洁”防线,还需看“一时触动”后的实际行动。
一位来自纪检系统的干部说,一般犯罪情节是被高度概括的,看过就算了,而在浙江省法纪教育基地,突出了“个人的忏悔”,而个性化的东西对人是最有启发的。
浙江省检察院一位干部说,看了《囚犯一日》教育片后,对新犯人入监、监狱里的一日、犯人会见家人及罪犯出狱等细节感触颇深。从职务犯罪后的前高层领导的忏悔中感到,在领导岗位上可谓如履薄冰,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珍惜岗位和自由。
被称为“以监狱为镜”的警示教育,引发广大参观党员干部深思的同时,也引发百姓对其效果的热议。网民“天涯笑笑客”留言说,“对比铁窗内外,人间冷暖,官员们当然希望下一个入狱的不是自己。”一位搜狐网友认为,感到恐惧能使官员们更加自律。
另一种观点认为,“触动”之后怎样,其实并不取决于当时的感受,而取决于出来之后的环境。《重庆晨报》署名评论说,“海阔凭鱼跃,是日常的自由状态;壁垒森严,是监内的状态。正是两种状态的极大反差,才造成了参观领导干部现场的强烈感受。干部的廉政自觉性,还要靠党风廉政工作的长效机制,对领导干部形成严格监督和严加约束。”
推进制度建设
浙江省委常委、纪委书记任泽民认为,法纪教育基地的建设是新形势下反腐倡廉教育的一种新探索、新尝试、新途径。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为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据介绍,目前警示教育只是浙江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一个部分,近期浙江正在开展反腐倡廉专题教育“六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警示教育大会、推出和观看一批警示教育教材、举办一场以反腐倡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报告、组织一次法纪警示教育活动、开展一次以反腐倡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读书学习活动、召开一次以反腐倡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民主生活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永忠认为,这种做法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对敦促领导干部慎用权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李永忠指出,要根除腐败,关键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并促成权力之间互相协调、互相制衡。在此基础上辅以作风建设、警示教育等不同形式的“敲打”,才会取得理想效果。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陈玉明)国防科工局28日召开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嫦娥二号”任务各系统已基本完成产品研制,卫星正在进行总装测试,预计于2010年底发射升空执行试验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