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春生
搞好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当前,追求城市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广大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为广大市民提供舒适美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增加绿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管理: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榆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大力实施“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墙体挂绿、租地造绿、借地生绿、院落植绿”等工程。按照点、线、面交织,乔、灌、草组合的办法,完成了上郡路、长城路等50多条道路绿化;建成了长城北路绿地广场、南门桥头绿地等16块小区游园绿地;实施了芹河、沙河和榆溪河两岸绿化;对市政府长青小区、榆林学院等19个单位实施了拆墙透绿;大力实施见缝插绿,在有条件的人行道建设了500多个绿化池,创建了50个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的园林式住宅小区和园林式单位。
最为耀眼的是,城区先后建成了总占地面积达24.2万平方米,集休闲、健身、娱乐、购物功能于一体的火车站广场、世纪广场、凌霄广场、长城北路绿地广场,为广大市民创造了舒畅、放松、休憩的绿色空间。
目前,榆林城区公共绿地面积达199.84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117.8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294.21公顷,绿化覆盖率由2000年的20.2%增加到现在的36.1%,绿地率由17.1%增加到了31.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94平方米增加到7.54平方米。城市街道绿柳成荫、树影婆娑,广场花团锦簇、彩蝶翩跹,靓丽了城市景观,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行走在今天的榆林城,一条条大道两旁草木修剪齐整,绿化带内鲜花盛开,芳香四溢;榆溪河两岸芳草萋萋、绿树成荫,俨然一幅美丽的画卷;徜徉榆林大街小巷,不仅城区街道两侧被种上绿草红花,拆墙透绿工程使许多原来封闭在钢筋水泥后的美景展现给了市民。信步街头,随处可见的绿意使人的呼吸也变得流畅。
街道建设:方便群众出行
从2000年以来,在市政府加大城市建设投资力度下,新建、改建了长城北路、上郡北路、永济路、建榆北路、肤施南路、航宇路、常乐北路、新三路、西一路、西二路、驼峰中路、驼峰北路、红山西路、育才东路、长城南路、榆阳中路、文化南路等44条道路,新增城市道路60公里。新建了长城南路大桥、榆溪桥、榆兴桥、永济桥、三道沟大桥等7座大桥。榆林城区市政道路达260多公里,形成了十纵八横的城市路网体系,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了城市的承载能力。
结合“双创”工作,加快城区道路、人行道、巷道改造,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改造了新建路、常乐路、保宁东路、柳营东路、人民路、榆阳路等10多条道路,特别是2008年10月11日至14日,经过68小时奋战,圆满完成了新建南路1.6公里2.3万平方米的路面改造任务。2009年5月,市城建局又实施了全长3公里的长城北路改造工程,通过科学安排、合理组织、精心施工,利用短短1个月时间完成了原计划要用3个月的工程,大大改善了城市街道面貌。目前,榆林城区40多条道路完好率均在97%以上。
随着榆林城市的扩张,城市面积由改革开放前的4平方公里,增加到41平方公里,人口从4万多增加到40多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民住宅区不断形成新的小区并逐步向城区外发展,这些在不同程度上都带来了诸如中心区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下降、人均居住面积狭小、停车场地缺乏等突出的交通和环境问题,恶化了榆林城市的投资环境,限制了榆林城市的发展速度。
城市生态人文魅力,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更彰显城市的竞争力和城市品位,也是建设我们榆林绿色生态名市关键所在。但是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灾害多,降雨量少,植被生长成活困难,历史上曾流传着“榆林三迁”的故事,就是因为沙漠的入侵所致。因此榆林城市绿化可谓困难重重。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管理工作面广、量大,任务艰巨,为此,榆林城市建设者们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坚持“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建管并重、以管为主”的城市建设管理理念,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强城市管理。市广场管理所以“严格管理、文明服务”为宗旨,提高服务水平,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活和休闲场所;榆林老街、河滨公园是榆林城区新的休闲、娱乐、旅游景点,也是展示榆林城市形象的亮点和重要窗口,管理单位从加强环境卫生、市容市貌整治入手,为城市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市路灯所实行“一日三巡查”制度,加大建设维护力度,确保路灯亮灯率达到国家标准;市热力公司、供气公司建立了服务电话和抢修队伍,24小时昼夜值班,经常深入居民家中了解供热供气情况,听取群众意见,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市环卫处投入资金1100万元,先后购置了垃圾压缩车、洒水车、清扫车、清雪车等环卫专用车辆39辆,购买了垃圾箱、果皮箱、收集桶等一大批垃圾设施7382个,环卫工作实现了由“干净整洁”向“科学管理”的转变。
在城市的日常管理中,按照“集中整治、统一整治、综合整治”的要求,从治“脏”入手,落实沿街单位、门店“四自一包”责任制,注重城乡结合部、城市过境线和城市出入口的环境整治。2009年依法拆除了迎宾大道和机场路入口不符合规范的广告牌以及临时建筑物30多处,并按照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建设了透视围墙和绿化池,对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美化;加大对各类市场、流动经营、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的整治力度,共查处取缔流动商贩占道经营2996人次,纠正出店经营2782人次,清理沿街路边摊点1890人次;严格查处非法开挖、违章占道施工及不规范建筑施工围墙,加强了户外广告的整治和管理,加大店铺牌匾的规范统一,共拆除整治户外广告牌匾11858块,清理门店横幅20000多条,清理野广告10000多处;在解放路、新建路、长城路等城市主要道路设立4629个停车位,既方便车主,又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使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通过城市快速建设和严格管理,榆林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交通便捷的能源新都正在崛起。C②
榆林城市建设发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加强城市管理,优化人居环境,是让全市人民享受城市建设发展带来的实惠!
新闻推荐
张培中陕西佳县人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西藏的高度尽人皆知。即便不了解海拔,也该懂得缺氧,更该知道高原反应。没有去过西藏的人会充满遐想,充满期待;去过的人也会有再一次的遐想和期待。因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