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2月12日电(记者 周润健 蔡玉高)13日是农历大年三十。除夕之夜,农历新年伴着子夜的钟声到来。民俗专家介绍说,在新年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祭祖,这一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思想。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新年为岁首,第一件事就是祭祀祖先。这一礼仪,有的地方称之为“拜家堂”,因为祖宗是称为“家亲”而不是称为神的。
祭祀祖先一般在家中进行。有的地方,家家户户在堂屋中悬挂祖先画像,但多数地区是供着祖先的牌位。除夕子夜前后,开门放鞭炮之前,祭祖的活动便开始了。祖先的牌位前摆好美酒佳肴、时令果品,供列祖列宗“享用”;点燃香纸蜡烛后,家长率子孙行叩祭礼。在祭祖时,要面对列祖列宗的牌位,逐项禀报家中一年来发生的喜庆事件,大到娶媳、聘女、生儿添丁,小到生活怎样等。
民俗专家表示,民间将祭祖推为新年第一要事,是延续宗族和家庭香火的重要礼仪。祭品相当讲究,不可用鳝鱼做祭品,因鳝鱼是尖尾巴,形状为渐渐细小下去的,俗以为是“绝尾巴”。“绝尾巴”在百姓的心目中是绝后没子孙的意思,所以,拜飨祖宗不可用鳝鱼。茄子,俗称“吊杀鬼”,也是祭祀禁用的。
民俗专家表示,新年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及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后代繁荣昌盛,诸事顺意,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思想。
新闻推荐
新华社长沙2月19日电(记者陈黎明)不思悔改的后果,李某这回可领教到了。3年来,他因多次倒卖火车票被铁路公安机关查处,先后被行政罚款1000元、拘留10天、5天。2月12日,36岁的李某再次倒票时被抓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