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安庆因何“色艺最优”

来源:安庆晚报 2010-02-28 02:03   https://www.yybnet.net/

 

清朝乾隆年间的文人、戏曲家李斗花三十年的时间写了一部笔记《扬州画舫录》,其中有不少珍贵的戏曲史料,而最吸引我的是“安庆色艺最优”六个字。

明清时期,民间戏班数不胜数,安庆因何“色艺最优”呢?江苏仪征人李斗是客观地评价,还是因为他是安庆哪个艺人的粉丝?他一人说好不算,还得看其他人是如何给安庆戏班(或艺人)打分的。一时间,我这个不善唱歌哼曲的人竟然钻进故纸堆,研究起

 

“安庆戏曲史”来,发现非皖籍“评委”还真的不只是李斗一人。扬州人焦循在《剧说》中记述了安庆梆子演出《桃花女与周公斗法》、《沉香太子劈山救母》等剧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予以高度肯定。当时,中国戏曲界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花雅之争”。权贵与正统文人认为昆曲“雅”,而其他各地戏班唱的戏曲为“乱弹”。“花部”的“草台戏”是比不上“雅部”的“堂戏”的。但焦循认为“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父,聚以为欢,由来久矣。自西蜀魏三儿倡为淫哇鄙谑之词,市井中如樊八、郝天秀之辈,转相效法,染及乡隅。”郝天秀(怀宁人),被称为“昆、乱益精的戏曲全才”。清朝大诗人赵翼是个戏迷,他看了几场郝天秀的演剧,兴奋不已,作诗《坑死人歌》,赞美“郝郎”。三庆班的高朗亭(安庆人),到北京时才十六岁,演旦角,擅长二簧腔,技艺精湛。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中称他:“宛然巾帼,无分毫矫强。不必征歌,一颦一笑,一起一坐,描摹雌软神情,几乎化境。”

 

安庆戏曲属于“乱弹”,列为“花部”,但安庆戏曲又不完全“乱弹”,它有一定雅的成分,即昆曲的元素。安庆地属皖江,南北交汇,其戏曲既有北杂剧南移过程在此隔江与南戏对台而歌所保留的“慷慨高调”,又能在南戏发展及滥觞之时由昆腔蜕化为弋阳腔又变为怀宁石牌腔,可谓“南腔北调”,乃至安庆戏曲包容性大,俗的能唱,雅的也能唱。据《听春新咏》等书记载,徽班的昆、乱同台演出是一个特点,安庆艺人多长于昆曲,常有“昆、乱俱妙”、“昆、乱、梆子俱谙”,这就使安庆戏班与其他众多“乱弹”的草台班子区别开来。安庆戏班规模比较大,生、旦、净、末、丑俱全,而且在角色分工上比昆、弋的体制更加完备,所能表现的生活面也更广。正因如此,出现了全国各地城市“戏庄必演徽班,戏园之大者……亦必以徽班为主”(清代杨懋建《梦化琐簿》)的局面。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所立的“外江梨园会馆碑记”,统计出当时在广州活动的戏班有徽班九个,湖南班两个,江西班两个。

因为“安庆色艺最优”,那些盐政官员和大商人才敢带着徽班进京给八十岁的乾隆皇帝祝寿;也因为“安庆色艺最优”,北京的达官贵人与平民百姓,才对“三庆”等徽班达到痴迷的程度,使京中以前的班社“遂淹没不彰”。高朗亭、程长庚、杨月楼、杨小楼等等一个个名角相继受到人们的热捧。我在史学家周简段《神州轶闻录》中得知,慈禧太后是杨小楼的热心观众,宫内每有喜庆佳日,召升平署内廷供奉名艺人进宫演出,每场必有杨小楼武戏剧目。慈禧尤其喜欢杨小楼演的《安天会》、《闹天宫》等猴子戏。一次,杨因病未能进宫参加演出,西太后扫兴地问太监:“杨猴子怎么没来啊?”不只是慈禧欣赏杨小楼,黄裳在《旧戏新谈》一书中记述了他在北京看杨小楼演《艳阳楼》的情景:“杨小楼的亮相即有‘气吞河岳\’之势”,人们向台旁挪挤,黄裳也极想与杨小楼靠近,“不料这却激怒了一位老先生,他摸着花白的胡子向我交涉,事态极为严重,因为我挡住了他的视线……”

 

当别人只会唱俗戏时,安庆戏曲俗中有雅;当别人只会演文戏时,安庆戏班文武兼演;当别人往返草台瓦舍时,安庆戏班进得了会堂,入得了宫廷。这是安庆戏班“色艺最优”的成功之处。实际上做到这一点,可以上溯到明末的阮大铖身上,当时南戏兴盛,但“作者猥兴,语多鄙下,不若北之有名人题咏也”(《南词叙录》),也就是说南戏主要是民间创作,昆曲从南戏演变而来,反映了人们趋新求雅的审美祈求,而创作队伍却相对滞后,阮大铖“致意于戏曲”,能自编、自排、自唱,他创作的《燕子笺》、《春灯谜》、《双金榜》、《牟尼合》等非常出名,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阮圆海家尤讲关目,讲情理,讲筋节,与他班孟浪不同。然其所打院本,又皆主人自制,笔笔勾勒,苦心尽出,与他班卤莽者又不同。故所搬演本本出色,脚脚出色,出出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这种评价是很高的,张岱可不是阮大铖的亲戚朋友,他骂他“居心勿静”,“为士君子所唾弃”,但是回到艺术本身,他还是肯定“如就戏论,则亦镞镞能新,不落窠臼者也”。

可以说,阮大铖是安庆戏曲第一人,至少他“不落窠臼”、立志创新的艺术探索精神对安庆戏曲有重要影响。阮家班也称“怀宁班”,明末清初文学家陈其年在《冒巢民五十寿序》中说:“金陵歌舞诸部甲天下,而怀宁歌者为冠。”在贵族蓄养家班风气浓盛之际,阮家班的走红必然吸引一大批乡人从事戏曲活动,培养出很多演员和创作人员,形成浓郁的戏曲文化氛围,推动安庆戏曲的发展。阮大铖死后,家班散了,但怀宁班、安庆班没有散,可以想像阮家班艺人及其传人如何将戏曲艺术发扬光大,并组织一个又一个班社。在怀宁洪铺镇学堂村有一块有名的“戏神碑”(又叫金鸡碑),碑的正文为金鸡社令之神位,正文两侧冠“日”、“月”二字,上款“庚戌岁冬月吉旦众生祀奉”,下款为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员”杨文堂等25人姓名。戏神碑为金鸡社所立,立碑时间为“庚戌岁冬”,据考证最晚应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金鸡碑在全国有两块,除怀宁这块保存完好外,福建省漳浦县也立有一块。中国音乐学院佛教音乐研究专家何昌林先生在《北京书简》中称:“‘金鸡\’何神?福建省漳浦县聱鳌中林相公庙(戏神庙)中,原有‘吹笛金鸡\’神像一尊,至今仍保存在该村蔡同志家;而漳州、漳浦一带流行着一种‘安庆调\’,实即‘石牌调\’(吹腔)。可见戏曲之乡石牌的艺人们,连曲加戏带戏神(金鸡神)都传到闽南去了!”

 

离戏神碑不远处,有个地方叫阮家圩,据说是阮大铖的田庄;再过几华里是江镇张阳山,据说是阮大铖出生地。这就不得不让人做如此思考:安庆徽班驰名全国,“色艺最优”,当与明末阮家班的“出色”有一定关系。阮大铖生活的时代,安庆就有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出现了夫子戏、耕歌戏、牛灯戏、十献戏等等。明代沈德符在《野获编》中记述“《桐城歌》、《银绞丝》之属,自两淮以至江南”,非常流行。民间音乐直接提供了无限丰富的曲调来源,热爱戏曲的阮大铖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艺人资源,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家班不在话下;接下来,由于阮大铖在戏曲界的影响力和他个人的戏曲成就,定会带来家乡戏曲的蓬勃生机。我在怀宁石牌镇听几位老人说,明清及民国时期,此地可供表演的戏剧舞台多达800处;石牌分上下镇,上镇横街的长乐大戏院可容纳观众600多人,专供徽调、皮簧班演出。安徽泾县人包世臣在《都剧赋》中说:“徽班丽,始自石牌。”表明安庆在戏曲历史上曾经非常辉煌,涌现了很多色艺俱佳的名伶,因而有“无石不成班”的说法。

文人积极参与民间地方戏的编创,或者特别重视与关注戏曲的发展,在安庆有良好的传统并且这个传统保留到了现当代。陈独秀创办《安徽俗话报》时,专门开辟“戏曲”专栏,刊登戏曲剧本和戏曲评论,还亲自撰写了《论戏曲》一文,他称赞戏曲“算是世界上第一个大教育家”,“依我来看,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的大老师,世上人都是他们教训出来的”,“世上人的贵贱,应当在品行善恶上分别,原不在执业高低”,“西洋各国,是把戏子和文人学士一样看待的”……此外,陈澹然(桐城人)著有《异伶传》,程演生(怀宁人)著有《皖优谱》。如果说是徽商用雄厚的财力在全国搭建了一个个戏台,那么皖江知识分子给予戏曲的热情,对于艺人的尊重,打造了“色艺最优”的徽班品牌。

 

何诚斌

新闻推荐

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

新华社上海3月26日电(记者何欣荣叶锋)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杨伟民26日在此间举行的“十二五”(2011-2015年)城镇化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存在低密度和分散化的倾向,带来耕地面...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蔬菜价格小幅上扬2011-01-21 23:35
评论:(安庆因何“色艺最优”)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