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本来是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但在美丽的彩云之南,今年的春天却成了死气一片,河水干枯、田地荒芜、野草枯死、颗粒无收。百年不遇的大旱,就像慢性病一样折磨着每一个云南人。久违的马帮也开始重新派上用场,不过这次不是去卖茶而是去拉水。云南人民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状况?记者深入云南旱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文山壮族苗族州,亲身经历人类缺水之困。
20日上午9时,飞机停在云南旱灾最严重的文山壮族苗族州的普者黑机场,来接机的司机说,“普者黑”是彝族的语言,是“鱼米之乡”的意思,但出了机场没多远,记者便看到这个昔日的鱼米之乡现在却成了“黄土高坡”。
云南
700多人吃水全靠7辆拉水车
翁达村支书李仕云把记者带到了村外50米远的一条河边,河已经完全干涸,河边有一个大口井,“我们翁达水资源本来就比较缺乏,全村700多口人就靠这个大口井来供水,但是从去年8月到现在都没有下过雨,这口井也在去年11月时就干了。”记者看到这口井直径10米左右,深约8米,现在因为干旱井底全部开裂,裂缝有人的胳膊那么粗。只有井的台阶边上还有一个30厘米见方的小水坑,水非常混浊。“这个小水坑每天往外冒一两桶水,村民把它用水瓢舀出来,澄清之后饮用。”李支书说。
李支书说,现在全村的供水只能靠7辆水车早晚两次来送水,都要到20公里左右远的地方拉水。每家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等着拉水车来接水。
村民林光德说,从去年秋天收完玉米之后,家里那三亩多地基本上荒芜了。“按往年,我们这时都忙着种玉米、水稻。但现在什么也没办法种。”家里平时能吃到青菜吗?“不怎么吃,现在有钱也买不到,只有在每星期一次的集市上可以买点。但是好贵,以前才两三毛钱一斤,现在都要一块多。我们这里的人一星期能够吃上一次青菜,那就很了不起了。平时都是吃咸菜、腐乳来下饭,差不多忘记青菜的味道了。”
记者在村里正好看到一位大妈在洗衣服,拴在树上的晾衣绳上挂满了刚洗好的衣服,足足有二三十件。“怎么一次洗这么多衣服啊?”记者问。“我们家已经快一个月没洗衣服了,这不是没水吗?衣服都是穿脏了就在太阳下面晒晒,然后再穿,再脏再晒,一般穿了三遍我们才洗一次,这样就攒了这么一大堆。”
广西
60年一遇大旱“吸干”漓江水
昔日以“山清、水秀”而被世人美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与水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而如今,一场60年不遇的大旱彻底摧毁了桂林的“秀水”,只留下群山在远处孤寂的身影。20日,本报记者第一站先赶赴桂林实地调查,所到之处触目惊心,桂林昔日绝美的秀水美景,已被干旱摧毁殆尽。
来到漓江,让人心痛不已:往两边看,偌大的漓江似乎变成了一条小溪,大部分河床已经裸露了出来,引得许多孩童在上面捡石子;往下看,漓江水底的石子清晰可见,来回穿梭的游船不时地拐弯以避开浅滩。在漓江天湖码头,一根硕大的防洪警戒柱“孤独”地矗立在江岸上,失去了江水的相伴,柱子底部已经裸露出来,沿着防洪柱往漓江里面走上几十米才能到水边。“江水每年都会到红色警戒线那个位置,”桂林市民杨代胜指着防洪柱向记者嚷嚷说,“你看看现在江水在哪里?与洪水期时比,江水少了90%以上。”记者走上游船二层甲板,只见漓江河道中间已完全裸露出来,因水太浅,游船像在江底石子上踟蹰滑行。
干旱溯源
气温高蒸发量大 雨季结束早
中央气象台20日18时继续发布干旱黄色预警。据悉,西南部分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提早结束。云贵等地2009年夏季开始少雨,特别是2009年秋季以来,两省降水量异常偏少,比常年同期均偏少50%,均为近60年来历史同期最少值。造成上述地区旱情的主要因素还有雨季提早结束。2009年云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偏早到特早,打破了1952年以来历史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据《广州日报》
新闻推荐
谷歌搜索退出中国内地 国新办网络局负责人:坚决反对将商业问题政治化 对其做法表示不满和愤慨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负责人23日凌晨就谷歌公司宣布停止按照中国法律规定的对有害信息过滤,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发表谈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