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的成员,60余万人口,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在云南省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省的盐源、盐边、米易、木里、德昌等县也有所分布。傈僳族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迁徙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
早在上古时代,居住在甘青草原的部分氐羌游牧民族,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迁徒,来到了地处金沙江、雅砻江之间河流密布、土地丰饶、气候温和、地域封闭的笮山若水,成为史书上统称的“笮都夷”。经过上千年演变,形成本土种人“么西”、“力些”。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早期笮都夷的民族性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及语言文字,最终形成西南若干种少数民族,傈僳族就是其中的“力些”。
傈僳族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人著述,樊绰的《蛮书校注》中称之为栗粟,被认为是当时“乌蛮”的一个组成部分。史料记载,公元8世纪时,傈僳先民居住在金沙江两岸,受“勿邓”“两林”两个强大部落统治。12世纪以后,受元代丽江路军民总管府,明代丽江土知府木氏的统治。16世纪中叶,由于战争和反对土司的压迫和掠夺,大批傈僳族人在头人木必帕的率领下,渡过澜沧江,越过碧罗雪山,进入怒江地区。在明末至民国初年数百年间,金沙江两岸的傈僳族人仍然不断爆发反抗官府的民族起义,导致更加残酷的镇压和掠夺,迫使众多的傈僳族人为了活命和生存,更广泛地大迁徙、大逃亡,往西和往南迁入德宏、临沧、耿马等地,经过跋山涉水,长途奔走,终于以其惊人的生命力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最终聚居在怒江峡谷,逐渐形成中国傈僳族新的家园,在笮山若水,只留下少数族人在深山荒野中守望着自己的故土。
盐边旧隶盐源,地处百灵山后,故清雍正年间统名为“山后”。世居这一带的“山后扒”傈僳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扒”在傈僳语中是“人”的意思,“山后扒”即山后的傈僳人,因世居金沙江、雅砻江畔,又称为“上河扒”,即生活在上游的傈僳族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使傈僳族人永远结束了大迁徙、大逃亡的苦难。守望在笮山若水的“山后扒”人,虽然只有万余之众,但他们走出了岩腔,走出了深山,告别了原始的刀耕火种、狩猎为生的日子,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特别是在新时期,这个古老的民族青春焕发,生机勃勃。在笮山站起来一个崭新的民族,若水捧出来一轮升腾的太阳。
新闻推荐
新华社上海4月30日电(记者钱彤郝亚琳贾远琨)4月的上海,花草葳蕤,浦江潋滟。满城飘扬的世博会宣传旗和“海宝”招贴画,衬托出这个东方大都市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喜迎世博的欢乐气氛。30日晚,国家主席胡...